廣西上思縣黨建“三新”模式 推動新業態就業群體
摘要:上思縣主動回應時代發展之變、就業形態之變、群體活動之變,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新課題”,探索推行“三新”工作模式,即堅持組織凝“新”、服務暖“新”、共治融“新”,著力將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吸引過來、組織起來、穩固下來,推動其與基層治理融合互促、雙向奔赴、蓬勃發展。
中國發展網訊 黎建飛 記者龔成鈺報道 當前,新興領域迅速發展,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大量涌現,新就業群體規模持續擴大。上思縣主動回應時代發展之變、就業形態之變、群體活動之變,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新課題”,探索推行“三新”工作模式,即堅持組織凝“新”、服務暖“新”、共治融“新”,著力將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吸引過來、組織起來、穩固下來,推動其與基層治理融合互促、雙向奔赴、蓬勃發展。
凝“新”織密組織網
據了解,上思縣聚焦完善新就業群體黨組織體系。一是著眼“摸得清”聯動排查,建立“組織、社會工作部門+行業部門+鄉鎮、社區+新業態企業”四級聯查摸排機制,收集貨車司機、快遞員、護工護理員、家政服務員、商場信息員、網約送餐員、房產中介員、保安員等新就業“八大群體”,分類建立“從業人員”“黨組織”“黨員”三本工作臺賬,實行動態管理。截至目前,共造冊“三新”群體1268人,其中“三新”流動黨員44名。二是著眼“統得起”健全組織,靈活抓好“兩個覆蓋”,通過統籌謀劃建立新業態行業大黨委、新業態企業黨支部等方式,推動新組建黨組織7個。對暫時不具備組建黨組織條件的新業態企業,指導先行建立群團組織5個。三是著眼“管得住”完善機制,選派21名黨員干部擔任黨建指導員掛鉤新業態企業黨支部,以項目化、節點化的方式排定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重點任務。轄區內共有上思縣思甜土特產公司等11個新業態企業黨組織獲評為自治區、市級“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示范點。
暖“新”構建服務圈
聚焦“三新”群體管理服務、權益保障等“短板”,構建多元、硬核服務保障平臺。一是布設“新新驛站”全域筑巢。統籌實施“新新驛站”工程,構建起以江平社區“新新驛站”黨群服務中心為總站,以司機之家、零工之家等6家行業服務中心為示范,以及N個整合型服務點為支撐的“1+6+N”暖新服務陣地矩陣。目前已建設完成首批“新新驛站”8個,安排志愿者和黨員干部輪值,每個驛站免費提供歇腳休息、納涼取暖、飲水熱飯、充電維修等12項便捷服務,構建起主城區15分鐘暖“新”服務圈,惠及“三新”群體1050名。二是充實“暖心禮包”多維賦能。推行“10大暖心”行動,聯合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提供廉租房、免費義診等“服務包”,依托團委等群團組織定期開展培訓課程、職業指導,聯合司法、律所等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輔導、提供法律援助,建好“新新”黨員活動室方便分散“三新”流動黨員就近學習等10大類暖心服務。目前收集并解決法律法務咨詢、子女就學等問題37個。三是開展“共建聯建”組團關愛。開展“黨政工銀企”聯建聯創模式,整合社會工作、工會、市場監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桂林銀行、中國移動等12家縣級行業主管部門和27家新業態企業黨支部開展新業態行業黨建共建活動,發布出臺《惠“騎”十條》等系列政策,常態化開展組團式關愛。截至目前,聯合開展關心關愛“三新”群體活動72場次,服務910余人次。
融“新”提升融合力
聚焦“三新”群體融入感不強、治理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出臺《“三新”群體積分管理辦法》,積極引導其發揮作用。一是“三亮三比”發揮行業示范。在“三新”群體中開展“亮標準、亮身份、亮承諾,比技能、比作風、比業績”“三亮三比”行動,設置先鋒崗位、模范騎手,以模范示范激勵更多“三新”群體辛勤工作奉獻社會。先后評比出8名“最美騎手”等“最美新就業群體代表”。二是“雙向奔赴”融入社會治理。發揮外賣快遞等新就業群體走街串巷優勢,將轄區內37名外賣快遞小哥吸納為兼職網格員,組建“隨手拍”小分隊,協助做好“8+5”類治理清單,爭當食品安全監督員等“五大員”,推動成為基層治理前線的流動“哨兵”。截至目前,共直報治理線索87條,開展安全監督等志愿服務活動27場次;外賣送餐行業發出食品質量監督倡議,動員88名外賣小哥守護“舌尖上的安全”,讓“三新”群體從“治理對象”轉變為“治理力量”。三是“村企共建”引領服務發展。開展“黨旗領航·聚新發展”行動,推動新業態企業與村社開展村企共建活動,以黨建串聯直播鏈、供應鏈、運輸鏈,助力鄉村振興。先后有10余家新業態企業與村級集體經濟聯盟建設產業項目,有20余名網絡主播參與直播助農活動。
責任編輯: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