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發改委助力濟鋼轉型 攜手講好“濟鋼故事”
摘要:濟鋼集團自1958年建廠至鋼鐵產線停產,59年間累計生產鐵1.55億噸、鋼1.55億噸、鋼材1.37億噸;實現利稅316億元,為濟南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 | 尹明波 郭丁源
近年來,濟南市發展改革委強化擔當,充分發揮參謀部、作戰部、協調部、服務部作用,與濟鋼集團戮力同心,牢固樹立“去產能不是去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關鍵”的理念,精準發力,在搶抓機遇中乘勢而上,共同朝著“二次創業,重塑濟鋼”“建設全新濟鋼,造福全體職工”的使命目標拼搏奮進,力助濟鋼集團轉型發展“一飛沖天”。
濟鋼集團自1958年建廠至鋼鐵產線停產,59年間累計生產鐵1.55億噸、鋼1.55億噸、鋼材1.37億噸;實現利稅316億元,為濟南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像濟鋼這種千萬噸級特大型鋼鐵企業,主業全線關停,在全國尚屬首次。如何轉型發展,既無案例可循,又無經驗可鑒,如何重塑濟南“鋼鐵俠”,成了擺在濟鋼集團和市發展改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
根據濟鋼轉型發展需要,濟南市發展改革委積極協助濟鋼謀劃了“四新”產業園、環保新材料產業園等十大轉型發展項目,并于2017年6月28日協助舉辦了濟南市支持濟鋼轉型發展項目簽約儀式,為濟鋼順利轉型、實現二次騰飛提供了有力支持。在項目建設中,濟南市發展改革委靠前服務,積極幫助配合濟鋼最大程度地做好項目爭取工作,先后為4個轉型發展項目爭取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中央預算內資金6390萬元,環保新材料產業園和“四新”產業園納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
目前,環保新材料產業園園區生產線于2019年10月全線安裝完成,現已進入試生產階段;濟鋼順行出租車公司已經達到80輛巡游出租車規模;渣土運輸項目現有120輛高標準渣土運輸車輛,參與濟南市重點工程建設,年度產值近億元,凈利潤1100萬元;濟鋼創智谷孵化基地現入駐企業73家(濟鋼職工創業項目35個),高新技術企業6家,規模以上企業15家,入駐企業年產值約3億元,帶動社會就業近400人(其中濟鋼職工近80人),入駐企業知識產權數量達到105項;濟鋼投資2.6億元建設的金屬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為鋼鐵企業年提供100萬噸高質量廢鋼,目前項目已完成設備安裝,開始設備調試;薩博汽車產能提升項目以薩博汽車公司為依托,在現在每年制作750個軍用方艙的基礎上,計劃投資1.2億元,達到軍用方艙生產能力1500個/年,并開發高端醫用、消防、應急、城市服務等專用車輛,做大做強軍民融合產業。濟鋼初步形成了以環保礦產、智慧物流、文創城服等“穩健型”,園區運營等“創新型”,聯合鋼鐵等“繼承型”的三大類型、五大產業集群的多維度、寬領域、立體性的產業生態體系。
2019年8月30日,濟鋼防務產業化項目被選為濟南市簽約項目,在山東省自貿區揭牌儀式上,現場簽署了《合作協議》,并在同日取得了營業執照。濟鋼防務產業化項目達產后,預計將實現產值過千億,后續也將不斷吸引航空、航天及物流等配套產業落地濟南,為濟鋼轉型發展,為濟南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有力支撐。隨著濟鋼防務公司的實質性運作,濟南市發展改革委與濟鋼集團共同確立了圍繞空天信息產業構建產研學融合發展生態圈的戰略構想,通過政企研深層次、全方位、多維度及政產學研一體化全面戰略合作,將政府、科研院所的勢能全面轉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濟鋼集團將構建一個以空天航空軍工技術為軸心、三大產業(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及城市綜合服務業)輻輳、產研學融合發展的生態圈,努力打造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新樣板,實現老產業的鳳凰涅槃。
鋼鐵主業關停3年多來,濟鋼集團堅持去的是產能,提升的是競爭力,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高質量發展新路,也為全國其他大型鋼廠轉型發展趟出了一條轉型發展新路。2019年,濟鋼實現營業收入225億元,同比增長53.06%;實現利潤3.3億元,同比增長50.68%。今年1~4月份,濟鋼實現營業收入71.85億元、歸母凈利潤2950萬元,分別較預算目標增加3.9億元、歸母增利878萬元。
責任編輯: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