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能源 正文

膜技術是實現污水資源化的核心技術

2021-05-12 09:44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污水處理

摘要:“MBR技術是將生化處理和膜分離高效結合,出水水質好?!标惔荷硎?,該技術在近十幾年發展速度非???,可以滿足市政雜用、農業灌溉、生態補水的需求。他認為:“該技術之所以能夠廣泛發展,就是因為它符合我國國情,真正實現了治污和資源化‘1+1>2’的效果?!?/p>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白雪

2020年底,《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發布后,作為能夠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的膜技術受到廣泛關注。早在15年前,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開始研發以膜技術為核心的污水資源化技術,不僅解決了我國“水臟”“水少”的問題,同時也在不斷推動我國污水資源化發展。

在近日舉行的“2021(第十九屆)水業戰略論壇”上,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春生表示,“水臟、水少、水不安全,這是目前我國水環境存在的三個問題。”我國的水資源現狀,核心是缺水,總的特征是總量大、人均少,資源型、時空型、水質型并存。

對此,他進一步解釋說,一是資源型缺水,全國人均水資源量是2000立方米左右,屬于13個極度缺水國家之一,600余個地級市中400余個是缺水城市,全國總缺水量年均在500億立方米。

二是地域時空型缺水,水資源分布呈現南多北少的特點,人均水資源量北方小于南方的1/4。

三是水質型缺水。就是守著水缸沒水喝,雖然目前治污效果已經顯現,但是全國仍然有10%的河流屬于劣五類水質,28%的湖泊屬于富營養化。國家地下水水質監測點四類和五類占85.7%。

目前,我國整體水資源情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總用水量接近常規可利用的水資源上限,全國可利用的水資源量約7500億~8500億立方米,到2019年全國供水總量達到了6000億立方米。同時很多地區水資源分布不均、時空不均,整個地區的水資源已經枯竭。二是進一步節水空間有限,經濟社會在發展,用水量在增長。與此同時,生態環境的水量缺口也巨大。

“不是所有水的問題都可以用膜技術解決,但膜技術是解決水問題的核心技術。”陳春生表示,膜技術是最適合資源化改造的水處理技術,膜技術在剛剛引入國內的階段,投資成本高、運行能耗高是影響膜技術應用推廣的主要問題。近十幾年來,經歷了中國膜產業的高速增長期,隨著國內膜產品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在陳春生看來,曾經的“奢侈品”已變成好用、不貴的技術。結合分類價格政策,以膜技術為核心的資源化技術可為用水單位帶來顯著經濟效益。

“MBR技術是將生化處理和膜分離高效結合,出水水質好。”陳春生表示,該技術在近十幾年發展速度非???,可以滿足市政雜用、農業灌溉、生態補水的需求。他認為:“該技術之所以能夠廣泛發展,就是因為它符合我國國情,真正實現了治污和資源化‘1+1>2’的效果。”

另一項污水資源化技術是“MBR-DF”雙膜新水源技術,可將市政污水處理成地表三類水以上的高品質新水源,出水可作為潛在的工業自來水、飲用水源補充,以及敏感區域生態補水等,真正實現了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同時解決了水環境污染和短缺問題。該技術產水回收率≥95%,結合濃水處理,回收率可達100%,具有節能降耗的實效,經濟優勢十分明顯。目前,這一技術已在我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首都水系、滇池流域、洱海流域等國家重點水環境敏感地區推廣應用,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和湖泊污染地區污水處理問題提供了突破性技術支撐。

針對目前如何開展污水資源化利用,陳春生建議: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對水資源相對豐富、水環境容量較大的地區,推動建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水生態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實施高品質資源化,減少水資源開發量,增加生態環境容量;對水資源短缺地區,污水廠就是水源廠,大力推進污水資源化,作為工業利用、市政雜用、農業灌溉、生態補水等。

責任編輯:李振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