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生態城鎮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行
摘要:低碳專家阿爾弗雷德·皮特勒教授在研討會上表示,自然資源是整個碳循環的基礎,而正是自然資源決定了碳循環本身的產生、循環以及我們人類對它的控制、使用和處理。自然資源是構成人類社會經濟體系的基礎,也是整個人類發展進步的基石,必須予以尊重。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潘曉娟報道 近日,“碳中和生態城鎮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業內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綠色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城市建設話題。業內專家表示,樹立長期碳中和目標導向,既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模式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將引領全球經濟、技術的變革方向。
低碳專家阿爾弗雷德·皮特勒教授在研討會上表示,自然資源是整個碳循環的基礎,而正是自然資源決定了碳循環本身的產生、循環以及我們人類對它的控制、使用和處理。自然資源是構成人類社會經濟體系的基礎,也是整個人類發展進步的基石,必須予以尊重。
原環保部總工程師徐慶華談到,為了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我們需要不斷創新,不僅包括指標體系創新,更要結合新技術的創新和使用。例如,就碳排放的大戶建筑業來說,被動式低碳建筑就是一項非常成熟、效果顯著的技術,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中安和平董事長張揚表示,應結合我國城鎮化建設實際,并借鑒國際上低碳發展的有益經驗,把綠色建筑、綠色能源、綠色金融等結合起來,切實把生態文明思想落到城鎮化建設的實處。公司下一步將全力打造低碳城鎮化建設典范區,主要依托智慧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通過綠色建筑標準開發建設,科學布局綠色生態活動空間,實施能源和排放精細化管理,為城市提供綠色健康的發展動力。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