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加速布局“氫”云直上 培育地方特色新興產業
摘要:在實現現有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基礎上,布局氫能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總體格局,力爭培育打造一個綠色支柱型新興產業,在實踐中探索走出一條極具地方特色的新興產業培育之路。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見習記者施文郁
作為零碳排放的清潔能源,氫能在我國未來能源結構改革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目標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大連整合各方資源,加速布局氫能產業,在氫氣制取、燃料電池電堆、控制系統等關鍵環節和領域產業化進程不斷加速,一個以國產自主技術路線為支撐的相對完整的氫能產業鏈條正在逐漸形成。
全市統籌:強力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7月5日,大連市氫能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全體會議,在全面總結氫能產業發展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新形勢、新變化,研究部署全市氫能產業發展各項工作。大連市長、大連市氫能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紹旺對前一階段氫能產業發展工作給予了肯定,指出大力發展氫能產業是大連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奮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改革增動力創新贏未來的具體體現;是全面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先區”建設要求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目標的具體舉措。大連市具備推動氫能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優勢,未來大連市將強力推動氫能產業快速發展,要通過制度創新解決好發展中的現實問題;要建立氫能產業發展智庫,做好頂層設計和各個具體方向的專項規劃,從全市一盤棋的角度統籌推動氫能業發展;要充分發揮協會、產業聯盟等NGO組織的力量,搭建“產學研用”緊密合作的平臺;要積極做好氫能產業項目謀劃工作,實現清單化,積極、有序、穩妥推進。
為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整合各方資源,營造更加良好、更加高效的氫能產業發展氛圍,近日,大連市政府隆重舉行“大連市氫能產業發展促進協會揭牌暨大連市氫能綜合利用示范工程授牌儀式”,市委副書記、市長陳紹旺,市委常委、副市長駱東升等領導出席儀式,為大連市氫能產業發展促進協會揭牌,并逐一向“大連市氫能綜合利用示范工程”首批17家承擔單位授牌。
優勢突出:氫能產業發展厚積薄發
基礎研發及人才儲備優勢突出。作為氫能與氫燃料電池的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高地,大連的研發資源、研發能力和創新成果在國內外占有重要地位。大連化物所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氫能利用相關研究的機構,在氫能利用方面,從基礎理論研究到應用技術研發,再到產業成果轉化等多個方面,已經形成完成體系,特別是在氫氣制備和氫燃料電池方向,在電解水制氫、氫氣純化、催化劑等基礎研究領域均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同步水平,已獲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核心部件、電堆系統等方面的授權發明專利300余件,主導制定了半數以上的燃料電池國家標準。除此之外,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大連鍋檢院等30余所科研院所,在氫能基礎研究領域具有較強實力,將為我市氫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和人才保障。
產業鏈條初具雛形。在氫燃料電池電堆及部件方面,有新源動力、大連天能等企業,在燃料電池電堆研發制造方面全國領先;在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零部件方面,有洺源科技、大連宇科、大連擎研等企業,多款產品已實現裝車并投入實際應用。在氫燃料電池整車整機方面,聚集東風日產、一汽大客、華晨等汽車企業,中車大連、大連齊車等軌道交通企業以及大連船舶重工、中遠船務等船舶制造企業,不僅已成功開發出氫燃料電池36噸重卡和8.5米公交車,更是具備共同研制開發包括冷鏈物流車、港口裝卸車、氫燃料電池船舶、氫燃料電池軌道機車、氫燃料電池無人機、氫燃料電池小型飛機等各類交通裝備能力;大連巖谷氣體等多個專業從事氫氣制備企業在氫氣儲運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在檢驗檢測方面,大連鍋檢院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核準的氣瓶和瓶閥等特種設備的型式試驗機構,并已建成全國唯一的綜合性氫能裝備檢測中心。另外大連具有雄厚的裝備制造業基礎,能夠為氫能產業中壓力容器、泵、閥等配套設備制造提供支撐。
氫氣資源豐富,成本優勢突出。大連擁有較完整的石化產業全產業鏈,中大型石化企業將提供大量工業副產氫,具有突出成本優勢,在此基礎上,通過政府支持,產業發展初期即可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用氫成本低于傳統燃油車,在我市率先推廣使用氫燃料電池汽車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據統計,到“十四五”期末,大連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672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70萬千瓦,預計年發電量將會達到800億千瓦時,將為未來零碳制氫提供豐富的電力來源。
氫能產業示范應用推廣場景豐富。大連在產業初期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方面,可提供高鹽、高溫、低溫現實應用環境,對于驗證新產品在特定典型氣候環境下的適應性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大連擁有港口、機場、輕軌、地鐵等各類應用場景,可為氫能在港口、機場的專用裝卸機械、氫能船舶、氫能軌道交通裝備等提供現實的應用場景。分布在我市轄區內的各類海島,可為未來分布式能源提供各類型的現實應用場景。
先試先行: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取得實效
2020年以來,大連成立氫能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出臺《大連市加快培育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大連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大連市加氫站管理暫行辦法》等系列政策文件以及氫能產業相關標準,推動設立大連市氫能產業發展促進協會、遼寧省汽車工程技術學會等NGO組織,初步搭建起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的基本產業生態環境。
與此同時,氫能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取得實效。先后完成8.5米、10.5米氫燃料電池客車,36噸、49噸重載卡車和36噸轎運車等車型聯合研制攻關并陸續實現量產;首艘氫燃料電池樣船已下水開展實驗;首批4座加氫站陸續建設運營;搭載本地關鍵核心零部件的首批60臺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陸續上線投入運營;由大連豪森為新源動力設計制造的年產1萬套燃料電池電堆全自動化生產線已進入組裝調試階段,并將于2021年底前全面投產;2個工業副產氫提純項目開展立項工作,有望在年內逐步投產;包括加氫站、研發測試平臺在內的一批氫能產業實施項目全面開建;一批由核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為支撐的“綠電”、“零碳”電解水制氫項目開展可行性研究;多個氫能小鎮、氫能產業園項目開展前期謀劃論證工作。
1000億元:抱團取“氫”將打造“智慧氫港”
日前成立的大連市氫能產業發展促進協會目前有會員單位47家,包括氫能領域的各類代表性企業、大型央企、國企及國內頂級科研機構,涵蓋我市氫能產業鏈上氫氣制備、儲運氫、電堆、系統、整車、金融、應用等各環節。作為連接政府、企業、市場之間的橋梁,協會將強化“信息交流”“技術、項目、資本對接”和“招商引資”等平臺作用,著力提升共同推動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綜合效能。
“大連市氫能綜合利用示范工程”首批17家承擔單位包括大連化物所、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鍋檢院等4所科研機構以及新源動力、洺源科技、東芝機車電氣、林德加氫站設備等13家中外資企業,涵蓋氫氣制取、儲運、加注,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整車制造、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制造、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等各環節。未來各承擔單位將根據全市統籌確定的各個示范工作任務目標,加快項目建設進程,發揮示范效應。
大連將充分借助國家“央企抱團,助力東北振興”要求,與招商局集團、航天科技集團、中建投、中石化、中石油、國電投、國開行等一批大型央企、國企圍繞氫能產業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先期將與部分大型央企共同投資1000億元,以“智慧氫港 綠色氫城”為主題,將太平灣地區打造成為我市氫能產業發展“引擎”,未來帶動我市全域氫產業快速發展。
下一步,大連將堅持市場導向思維,著力引導培育氫能市場消費需求,借助“大連市氫能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平臺,加速氫燃料電池商用車規?;痉稇?,推動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快速降成本的同時實現關鍵核心技術不斷迭代升級,從而進入大規模產業化、市場化階段,在實現現有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基礎上,布局氫能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總體格局,力爭培育打造一個綠色支柱型新興產業,在實踐中探索走出一條極具地方特色的新興產業培育之路。
責任編輯: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