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創新解堵技術讓長關井再“重生”
摘要:由于停井時間過長,井筒內結蠟嚴重等多重原因,導致在恢復開井時常常遇到洗井不通、桿管拔不動等難題,致使“再就業”之路異常艱難。
中國發展網訊 許紅麗 記者袁小峰報道 日前,在大慶油田沉寂了2361天的北1-2-041井,在大慶油田采油一廠工藝研究所的創新技術助力下成功“重生”,再次投入生產,目前日產液達到55噸,日產油3.58噸。
隨著開發形勢的調整,歷經64載開發的長垣老油田,需要讓“沉睡”的長關井,再次煥發新生機。由于停井時間過長,井筒內結蠟嚴重等多重原因,導致在恢復開井時常常遇到洗井不通、桿管拔不動等難題,致使“再就業”之路異常艱難。
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傳統洗井方式既然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大修作業處理成本太高,怎么才能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辦法,解決這個“卡脖子”難題,采油一廠工藝研究所從實際出發,研究出“放、提、沖、化、解”五步長關井解堵新方法,實現了由單一熱水解堵向多方式多步驟復合解堵的轉變。
“放”采取中醫“瀉”出體內淤堵的原理,用罐車放壓的方法,放出井口套管與油管內結蠟、凝固原油,產生洗井循環通道,防止憋壓洗井不通。
“提”運用擴容增量的思路,上提抽油桿帶動活塞出泵筒,增大洗井通道,降低洗井壓力。
“沖”采用“介入”療法,在油管內下入小直徑管循環沖洗、融化油管內外結蠟, 產生循環洗井通道。
“化”采取灌腸洗胃原理,同時從油套環形空間注入融蠟劑,加速死油死蠟從套管順利返排。
“解”使用低頻浪涌電解堵設備進行加熱解堵,通電后加熱形成熱場,熱范圍有效延伸至地下500米左右,熱效能得到更好釋放,將采出液溫度提高至析蠟溫度以上,降低原油粘度。
這套“組合拳”的應用,不僅有效提升了解堵成功率,還讓長關井免去了大修作業的“痛苦”,實現了輕松再“就業”。例如,D21-S27井在停井7617天后,通過使用“提”的方法,再起出34根抽油桿后,洗井壓力顯著降低,順利恢復了生產。
據統計,2024年,大慶油田采油一廠工藝研究所已在現場試驗應用這套新方法11口井,其中10口井成功恢復生產,開井成功率高達91%。這一成果不僅為油田節省了約328萬元的大修費用,還日恢復產油11.93噸,累計恢復產油達到1577噸。
這一創新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為老油田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同類油田的解堵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未來,大慶油田采油一廠將繼續優化和完善這項技術,進一步縮短施工周期,壓縮成本,并逐步推廣應用,為油田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