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蒙媛:加快調節性電源建設,避免“靠天吃飯”
摘要:蒙媛代表建議,加快四川電力系統調節性電源建設,著力構建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保障體系,積極穩妥應對新能源出力與用電負荷的“雙重不確定性”。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王進報道 三八國際婦女節即將到來,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女委員、女代表們都帶來了什么樣的提案和建議,又有什么新期待?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四川電力(廣安)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總隊長蒙媛說,“作為一名來自能源電力行業的人大代表,我深刻感受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過去五年中取得的顯著成就,尤其是在能源和電力領域的發展令人矚目。有幸見證了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的建成投運,讓西南電網主網架電壓等級從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每年最大可輸送清潔電能350億千瓦時,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能源支撐”。
蒙媛告訴記者,此次全國兩會上,她十分關注有關深化川渝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的話題,并帶來了關于推動川渝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跨省域協同發展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川渝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的建議”“關于加快四川電力系統調節性電源建設、助力安全可靠電力供應保障體系構建的建議”“關于推動出臺電網規劃建設專項立法的建議”等多項建議。
為何要提出關于加快四川電力系統調節性電源建設,助力安全可靠電力供應保障體系構建的建議?蒙媛代表說,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是促進新能源大規模發展、保障電力供需平衡、確保系統安全穩定的重要支撐。加快四川電力系統調節性電源建設助力安全可靠電力供應保障體系構建,是科學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促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不斷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的重要實踐。充足的調節性電源有助于平衡電力負荷波動,保障電力供應。
蒙媛代表談到,四川是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和全國優質清潔能源基地,擁有豐富可再生能源資源,全省風光新能源資源開發潛力巨大,但新能源“靠天吃飯”特征更加明顯,加之極端天氣頻發,給電力保供、新能源消納和系統安全穩定帶來嚴峻挑戰。從供給側看,2024年全省最大負荷峰谷差已超2200萬千瓦,隨著用電需求持續高速增長,負荷峰谷差還將進一步增加。而從需求側看,目前省內現有火電調節能力約840萬千瓦,具有年調節能力的水電裝機約675萬千瓦,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調節資源尚未規?;l展,導致發用電實時平衡較為困難。
為此,蒙媛代表建議,加快四川電力系統調節性電源建設,著力構建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保障體系,積極穩妥應對新能源出力與用電負荷的“雙重不確定性”。
一是加大四川調節性電源支持力度。建議國家有關部委支持四川加快建成投運全省首批新型儲能示范項目,按照國家關于市場化新能源配儲等要求加大配儲力度;加快推進道孚、仁和、綿竹、江油等抽水蓄能電站納規實施,加強四川新增火電等調節性電源納規指標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虛擬電廠相關市場機制,積極推進虛擬電廠建設,激發需求側資源參與系統調節的潛力。
二是支持四川預留輸電通道。深化四川立體樞紐大電網輸電通道布局研究,強化輸電通道資源要素保障,預留充足電力線路廊道。
責任編輯:王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