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魚珍湖濕地:生態科普“雙翼”齊飛 賦能區域永續發展
摘要:步入公園內的科普館,仿佛進入一個充滿科技魅力與知識寶藏的奇幻世界。這里摒棄了傳統枯燥的講解模式,創新引入桌游、問答闖關等互動游戲設施,讓游客尤其是孩子們瞬間被吸引,在歡聲笑語中輕松汲取濕地生態知識。
中國發展網訊 在長江之畔,有一片如詩如畫的生態瑰寶——嘉魚珍湖國家濕地公園。4月1日,當記者踏入位于陸溪鎮的這片濕地時,眼前的景象令人陶醉:湖泊星羅棋布,河流似玉帶蜿蜒,水草在微風中搖曳生姿,仿若世外桃源,而這里更是眾多珍稀動植物的溫馨家園。
作為全國屈指可數連接長江的內陸河流濕地,嘉魚珍湖國家濕地公園肩負著沉甸甸的生態保護重任。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生態系統,使其成為維系區域生態平衡的關鍵一環,是大自然饋贈的“生態綠肺”。與此同時,它還是科研探索的前沿陣地、科普教育的生動課堂以及生態旅游的心儀之地,承載著多元功能,綻放出別樣光彩。
科普館:開啟濕地知識奇幻之旅
步入公園內的科普館,仿佛進入一個充滿科技魅力與知識寶藏的奇幻世界。這里摒棄了傳統枯燥的講解模式,創新引入桌游、問答闖關等互動游戲設施,讓游客尤其是孩子們瞬間被吸引,在歡聲笑語中輕松汲取濕地生態知識。
手繪濕地設備更是一大亮點,游客信手涂鴉創作的濕地畫作,一經投射至墻面,竟能栩栩如生地再現濕地生態場景,讓人仿若身臨其境。還有那令人驚嘆的VR設備,戴上它,濕地動物們或靈動覓食、或愜意棲息的模樣及其所處的復雜生存環境便近在眼前,為科普教育注入了全新活力,給予游客前所未有的直觀體驗。據了解,自去年9月科普館正式建成以來,已吸引大量游客紛至沓來,成為傳播濕地文化的熱門打卡地。
生態保護:守護生物多樣性家園
近年來,嘉魚珍湖國家濕地公園在生態保護之路上篤定前行,成果斐然。依據2020 - 2022年詳盡的本底資源調查數據顯示,這片濕地宛如一座物種寶庫:浮游植物54種、浮游動物35種、維管束植物536種,獸類16種、爬行動物17種、兩棲動物14種、魚類104種、鳥類183種,豐富程度超乎想象。
其中,東方白鸛、黑鸛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不時現身,還有諸多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與植物安然棲息,它們是珍湖濕地生態系統完整性與多樣性的最佳見證者。公園內隨處可見的科普標識墻,如同無聲的守護者,詳細闡釋濕地功能、介紹珍稀動植物,向過往游客普及生態保護理念,讓每一位到訪者都能成為生態保護的踐行者。
歷經不懈努力,公園于2023年11月7日順利通過國家級驗收,一躍成為全國濕地保護的標桿典范,為同類濕地保護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范例。
生態旅游:賦能地方經濟騰飛
嘉魚珍湖國家濕地的魅力不止于生態與科普,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還孕育了豐富的農特產品,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花果山臍橙園里,每年15萬公斤的橙子掛滿枝頭,果香四溢,咬上一口,汁水四溢、甜美可口,深受游客追捧,成為游客返程行囊中的“甜蜜負擔”。湖區更是藕類特產的富集地,4、5月間,鮮嫩的藕帶成為餐桌上的寵兒,而蓮子、鮮藕等四季不斷的特產,源源不斷地走出濕地,走向市場,成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依靠。
工作人員介紹道,公園的建設意義深遠,在守護濕地生態功能、保障水資源安全、凈化污染、控制侵蝕、保護土壤等諸多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的同時,還巧妙地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大力促進生態旅游蓬勃發展,推動嘉魚縣的生態文明建設大步向前。
嘉魚珍湖國家濕地公園,這座純公益性的濕地樂園,憑借高科技科普設施、豐富多彩的科研研學活動以及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項目,完美詮釋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并非相悖,而是相輔相成、協同共進。它宛如一顆璀璨明珠,為嘉魚縣及周邊地區可持續發展鋪就了一條綠意盎然的康莊大道,成為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生動縮影與有力支撐。(廖亮 孔德威 夏洋)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