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率先試點老年人委托代理與監護服務,老人有了“主心骨”
摘要:2020年,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啟動了老年人委托代理與監護服務試點,從而切實解決老年人因監護問題而面臨的現實困境。在朝陽區,已經有部分老人簽約該項目,有了社工“家人”,告別了“孤獨無依”的生活。72歲的禹大爺就是其中的一位。
過年期間,幾位年輕社工的到來,讓獨居老人禹大爺家里頓時熱鬧起來。社工們為老人送來了年貨,陪著他嘮家常,還幫著貼上了春聯和福字。“別干坐著,吃水果、吃瓜子啊。”老人熱情地招呼著大家,久違的笑容爬上臉龐。
2020年,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啟動了老年人委托代理與監護服務試點,從而切實解決老年人因監護問題而面臨的現實困境。在朝陽區,已經有部分老人簽約該項目,有了社工“家人”,告別了“孤獨無依”的生活。72歲的禹大爺就是其中的一位。
節前社工探訪 貼春聯送年貨了解情況
“上次的蘋果你們沒吃,都蔫了,比我臉上的褶子還多!”剛進家門,禹大爺一句話就把大家逗樂了。原來,社工每次上門,禹大爺都會熱情地準備好水果、瓜子,常常讓社工們感到不好意思。
“上次給您帶的梨吃了嗎?味道怎么樣?”社工穆秋接過話茬,她一直督促著老人多吃水果。“還行還行。”老人答道。
穆秋和同事這次來,除了給禹大爺送年貨、貼春聯,更主要的是想了解下老人過年期間有什么想法。她告訴記者,參加朝陽區老年人委托代理及監護服務試點項目的老人,大多是沒有子女或是子女重殘的老年人。春節對于他們來說,往往會比較敏感。
老人告訴社工們,不用為他擔心。侄子想接他去家里住幾天,他的親妹妹也住在附近,去哪邊過年都可以。得知老人過年不孤單,社工們才稍稍放了心。
在社工看來,禹大爺不但健談,而且十分堅強。老人沒有孩子,4年前,老伴因病去世,從此一個人生活。老人說,小區里有菜市場,如果去遠的地方就騎上三輪摩托車,上哪兒都方便,“自己動還能鍛煉身體,我這人,自己能動就不愿意麻煩別人。”
但是,隨著年齡逐漸增大,禹大爺在一些事情上也是力不從心。春節前,保姆有事去了海南,老人家里沒人歸置了,顯得有些雜亂。“等4月份就好了,保姆就回來了。”說起這件事,老人依舊樂觀。
上門暖心交流 走出孤獨的老人退掉保健品
“你看家里這么多米面油,都是公司發的。”聽到老人介紹,穆秋不由得心里一緊。老人口中的“公司”,是一家活躍在居民區里的保健品公司。這家公司經常拉老人去“聽課”,推銷產品,禹大爺是他們的老客戶。
在禹大爺家,有一個房間堆滿了各種保健品。自從老伴去世后,老人便經常購買保健品,已經花了三四十萬元。這一點,正是社工們最擔心的。
“可別再買了,家里的保健品太多了。”面對社工的勸說,老人點了點頭。他表示,自己不會再買了,因為家里現有的保健品即便不再買新的,一年也吃不完。老人說,這些年侄子勸侄媳婦也勸,現在還有社工勸,他以后會格外注意。
話雖這樣說,但老人對保健品的推銷員并不反感。他點開一位推銷員的微信,這是一個帥氣的小伙兒。“他們都挺好的”,老人說,這些推銷員時常來看他,除了家里的米面油,中秋節還會送來月餅。“吃不完,現在家里還有呢。”
在旁人眼里,禹大爺是被保健品“洗腦”,但他自己卻固執地認為自己沒有“踩過雷”。他買過羊奶等營養品,也買過羊胎素、蝦青素等五花八門的保健品。他隨手拿起一個金色的小瓶,這里面的膠囊價值1000多元。
直到去年11月,禹大爺簽約了朝陽區老年人委托代理及監護服務試點項目,這種現象才有所好轉。該項目由北京睦友社會工作發展中心承接,借鑒國外已有經驗,采用個案管理的方式開展老年人監護服務,目前已開展代購物、養老機構信息咨詢、法律信息咨詢、陪同就醫等不同服務。
穆秋介紹,當時老人很快就簽了約,還專門來到睦友社工的辦公地,配合社工做各種評估。“我們一個月至少兩次上門,并經常和老人電話、微信交流。”有了專業社工做“主心骨”,老人逐漸走出孤獨,不但退掉了一部分保健品,整個人的狀態也好了許多。
提供兩種服務 老年人可根據自己需求選擇
在老年人委托代理及監護服務試點項目中,社工如何成為特殊老年人的“主心骨”?穆秋介紹,該項目分為老年人委托代理服務和老年人監護服務兩類,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朝陽區老年人委托代理及監護服務試點項目的社工與老人結成對子,陪同老人就醫,照顧老人的日常生活,成為老人的“主心骨”。
在老年人委托代理服務中,老人可以將自己無法完成或者不便完成的事務委托給社工,由社工在代理權限內,以老年人的名義完成所委托的事務。例如,代為聯系家政服務,代繳水電氣,代購物,陪同就醫,代為聯系法律咨詢,或者擔任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擔保人等。
老年人監護服務,即社工可作為老人的監護人。根據相關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通過書面形式確定社工為自己的監護人。在老人部分或完全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社工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據介紹,社工監護人除了照管老人的日常生活,還將管理和保護老人的財產,代理老人的訴訟,料理老人的身后事務等。無論是老年人委托代理服務,還是老年人監護服務,全程都將由朝陽區民政局和第三方律師事務所進行監督,從而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穆秋介紹,老年人如果想加入該項目,還需滿足幾個條件。即:朝陽區戶籍、有北京醫?;蚬M醫療、有可支付的固定收入等。除此之外,老年人還要通過民事行為能力鑒定等一系列評估,提供符合要求的體檢報告。
據了解,參與項目的老人或是沒有子女,或是子女重殘,他們雖然有住房、有退休金,但是生活質量非常差。對于那些子女重殘的老年人來說,雖然已經到了頤養天年的年齡,但由于還有子女需要照顧,他們不敢想象自己的養老問題,備受煎熬。“項目的開展,為特殊困難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根據評估制定計劃 解決老人監護缺位困境
據了解,朝陽區老年人委托代理及監護服務試點項目自去年開展以來,已經有部分老人簽約成為服務對象。搬到燕郊居住的陳大爺老兩口就是其中之一。老兩口今年70多歲,十幾年前獨子去世,陳大爺又因眼疾雙目失明,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北京睦友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在對兩位老人進行綜合評估后,確定他們符合項目條件,正式簽約為其提供委托代理服務,緩解了二老的生活壓力。
兩位老人最迫切需要的委托代理服務是日常生活協助和醫療服務。今年1月,陳大爺因為眼睛需要復診,社工幫助老人預約了同仁醫院的眼底門診號,并陪同老人就醫。整個就醫過程非常順利,老人一再表示,有了社工的幫助,掛號看病安心多了。針對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勢,社工還定期為老人送上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為他們做好防護。由于社工可以作為入住養老機構的“擔保人”,兩位老人終于打消了顧慮,開始考察起北京周邊的養老機構。
在專業社工的介入下,張大爺老兩口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老兩口同樣70多歲,張大爺一只耳朵失聰,老伴患有嚴重的頸椎病。而最讓他們放心不下的,卻是40多歲的兒子。原來,他們的兒子患有重度癲癇,由于兩位老人年紀大了無法照顧,目前在昌平某醫院集中療養,每個月住院費約八九千元。因為這個緣故,兩位老人沒有精力去做別的事情,也不敢想象以后的生活,晚上經常失眠。
在簽約成為委托代理項目的服務對象后,社工根據綜合評估結果,為兩位老人分別制定了委托代理服務計劃。社工了解到,張大爺在退休前有一筆債務糾紛,法院判決后,對方卻拒不還錢,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于是,社工把幫助張大爺維權作為委托代理的重點。在社工的對接下,律師免費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將繼續跟進,維護老人的合法權益。
“試點項目通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利用社會組織的專業優勢,探索形成可行的老年人代理及監護服務體系,有望解決老年人因監護人缺位而帶來的現實困境。”穆秋表示,這些老人有了社工“代理人”、“監護人”之后,后顧之憂將得到解決,從而大大減輕老人的負擔。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王琪鵬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北京率先試點老年人委托代理與監護服務,老人有了“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