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山東濟寧:“十四五”譜寫生態文明新篇章

2021-03-08 17:20 中國發展網
十四五

摘要:“十四五”時期,濟寧將實施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濟寧建設。

中國發展網  張茂斗、張清良、記者殷曉旭報道  “十三五”期間,山東省濟寧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加強生態保護與治理,取得了驕人成績,生態環境更加秀美,成功入選淮河流域水生態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試點,累計治理塌陷地16.7萬畝、保護修復濕地52.9萬畝,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減,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31.4%,優良率增加28.7%,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成為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展望“十四五”,濟寧將進一步踐行“兩山理論”理念,抓好系統修復和保護自然生態工作,推動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加快轉變,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美麗家園。

系統修復和保護自然生態

“十四五”時期,濟寧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突破環南四湖濱水藍心、都市生態綠心工程,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使美麗濟寧更加動人。

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發揮好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繪制指標與坐標相統一的“一張藍圖”,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態空間地綠水碧。

突破南四湖濱水“藍心”。全面實施《南四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以環南四湖大生態帶為主體,實施南四湖清淤疏浚、飲用水源地保護等108項流域生態修復和污染防治工程,建成生態之湖、安瀾之湖、富饒之湖,構建全域生態美麗河湖體系。

建設都市區生態“綠心”。厚植“城在園中、林廊環繞、藍綠交織”的城市生態底色,有序推進都市區生態“綠心”工程,實施“漁樵耕讀”、金塔公園、太白公園和如意湖、十里湖、馬場湖等濕地保護與生態修復項目,形成“一環八水繞濟寧、十二明珠映古城”城市大生態格局,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十四五”時期,濟寧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轉型,使濟寧在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模式上創新路、謀新篇,在踐行綠色低碳發展上開新局、樹典范。

大力發展綠色生產方式。發展高品質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康養,培育綠色金融等新型生態服務業,大力推進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爭創國家綠色發展樣板區。

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倡導綠色消費、綠色出行,將生態環境教育全面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提高公民環保素養。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評選命名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基地、科普基地、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家庭,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新基地。

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督察和綜合執法,加大市場化、法治化治理力度,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建立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開展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盤活力度,推進工業用地“畝產效益”評價,破解保護與發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十四五”時期,濟寧將實施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濟寧建設。

實現藍天常在、空氣常新。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十條工作線”,嚴格落實傳輸通道城市和魯蘇豫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要求,科學實施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治理,科學謀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持續降低主要污染物濃度,基本消除嚴重污染天氣。

守護碧水長流、水岸常青。全面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完成入河湖排污口溯源整治,全面實施排污許可制,全面完成城市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努力實現市域河湖水質全面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保障飲用水源地、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保持土壤常凈、大地常綠。深化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健全土壤環境監測體系,深化“綠滿濟寧”國土綠化行動,實施4萬畝宜林荒山綠化工程。促進綠色礦山建設,提高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水平。全面落實“土十條”,構建土壤污染防治大格局,堅決打贏凈土保衛戰。

責任編輯:李振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