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哈爾濱市長孫喆:回首百年光輝奮斗歷程 凝聚振興發展磅礴力量

2021-05-20 11:19 中國發展網
哈爾濱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哈爾濱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高水平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倪馨 裴桐 記者林強報道  5月19日,“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首場活動——哈爾濱專場在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喆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哈爾濱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城市。建城伊始,就與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榮辱與共休戚相關,是中國最早接受和傳播馬列主義、通往十月革命圣地的橋頭堡和中轉站。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以來,勤勞英勇的哈爾濱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砥礪前行、風雨兼程、接續奮斗,書寫了滄桑巨變的壯麗篇章。

1923年10月,東北地區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中共哈爾濱獨立組”成立。自此,哈爾濱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革命斗爭和抗日救亡斗爭的指揮中心。在黨的領導下,哈爾濱歷經洶涌澎湃的反帝愛國運動、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率先開展土地革命,成為全國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和支援解放戰爭可靠的大后方。新中國成立之初,哈爾濱率先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13項蘇聯援建工程、16家“南廠北遷”企業,哈軍工、哈工大、哈獸研、哈焊接等一批大學大所興建擴建,奠定了堅實的工業基礎和科教支撐,城市經濟發展由單一的商埠消費型城市一舉變為綜合工業化城市,成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為抗美援朝戰爭、新中國建設立下了不朽功勛。在社會主義建設征程中,紅色光輝始終指引和鼓舞著哈爾濱人民不斷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奮力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為國家工業發展、糧食安全、科技進步、邊防鞏固、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紅色根脈歷久彌新。改革開放以來,哈爾濱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高水平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經濟總量、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達5183億元和339.6億元,分別比1952年有統計以來增長600多倍和4000多倍,常住人口增加600多萬人;居民人均收入從新中國成立初的幾十元,增加到現在城鄉居民年收入分別超過3.9萬元和1.9萬元?,F行標準下,71683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城市綜合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哈爾濱已經成為一座開放、包容、時尚、活力、生態之城。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跟隨黨的百年奮斗腳步,持續發展老工業基地,哈爾濱產業基礎不斷鞏固。堅持重塑傳統產業新優勢與培育新興產業新動能并重,著力構建“4+4”現代產業體系,綠色農產品深加工、先進裝備制造、現代生物醫藥、特色文化旅游4個主導產業,以及信息、新材料、金融、現代物流4個優勢產業整體規模已超過6000億元,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清潔能源裝備等10個重點產業鏈條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26%和12.7%。全市4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3個省級園區承載力不斷增強,哈爾濱新區自貿片區加速崛起,成為全省全市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先試和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

二、跟隨黨的百年奮斗腳步,勇擔糧食安全重任,哈爾濱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充分發揮國家商品糧基地積極作用,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發展規?;?、水利化、機械化、標準化現代農業。全市耕地面積達3000多萬畝、高標準農田800余萬畝,糧食產能躍增到300億斤,實現十七連豐。“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這1碗飯的五分之一就出自哈爾濱。突出“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提升價值鏈,有機產品721個、地理標志產品31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1043萬畝,五常、方正、延壽、通河大米品牌價值突破920億元。“十三五”期間,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33140個;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企業達373家、產值超千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農民收入增加了6000多元,年均增長7.9%,鄉村振興活力進一步增強。

三、跟隨黨的百年奮斗腳步,踐行“兩山理論”,哈爾濱文體旅融合發展活力充分釋放。充分挖掘哈爾濱開放包容、歐陸風情、音樂冰雪、自然生態等特色文化,打造了哈爾濱大劇院、音樂廳、猶太老會堂、哈爾濱博物館群等地標性建筑和哈夏音樂會、冰雪節、濕地節、丁香節等城市節慶活動,引進勛菲爾德國際弦樂、全國聲樂展演等音樂比賽和冬季鐵人三項世界杯、冰盤國際公開賽、哈爾濱國際馬拉松等體育賽事,被聯合國授予世界音樂之城,成功入選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東亞文化之都”,連續三年居全國十佳冰雪旅游城市榜首,中國旅游研究院剛剛發布的《2021世界旅游城市藍皮書》,哈爾濱上榜“世界游客向往的中國城市榜TOP10”。“十三五”期間,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超過4億人次,旅游收入6268.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0.1%和14.8%,哈爾濱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連續五年位居東北地區首位。全市旅游業從冬季“一枝獨秀”,到“兩季繁榮”,再到“四季發展”,成為引入外部需求、拉動經濟繁榮的重要引擎。

四、跟隨黨的百年奮斗腳步,不忘初心使命,哈爾濱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補齊民生短板,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區道路長度超過4300公里、橋梁500余座,道路面積8000余萬平方米,市區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的134平方公里擴大到458平方公里,“一江居中、南北互動、兩岸繁榮”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城市地鐵等現代交通體系加快構建,成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從哈爾濱出發,乘高鐵1小時可通達省內各市地,航班通航國內外128個城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諝赓|量優良天數自2018年始終保持在80%以上。延續20多年的“三溝”治理實現了清水入河、結束了污水直排松花江的歷史,成為城市生態靚麗景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和松花江干流Ⅲ類水質斷面比例保持100%。全市森林覆蓋率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達46%、34.2%。環衛機械化清掃率和清冰雪率均達90%,生活垃圾、廚余垃圾日處理能力分別達到6680噸和1500噸,垃圾圍城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實現基層化、網格化。商事制度實現“35證合一”,企業開辦時限被壓縮到6小時以內,企業集群登記、信用體系建設、建設項目審批、不動產登記改革被列為全國典型,網上政務能力居東北地區首位。住房條件顯著提升。“十三五”期間,市本級累計改造65個成片棚戶區,4.31萬戶群眾喜遷新居。全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95%,主城區燃氣普及率達100%、管道燃氣普及率為90%。基本公共服務和社保水平持續提高。中小學發展到1069所,普通高校增加到51所,各類醫療機構達4187家,養老金、城鄉低保、居民醫保標準連年提升。同時,啟動建設智慧城市治理體系,打造了安防云促進平安哈爾濱建設,刑事案件萬人發案率保持副省級城市最低,依托醫療云建立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室外智慧健身系統,免費開放太陽島景區、森林植物園等公園游園95處,群眾休閑健康生活更加豐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哈爾濱市民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打贏局部聚集性疫情殲滅戰,圓滿完成援鄂任務,構建起了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牢固防線。哈爾濱蟬聯“全國文明城市”,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