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區經濟社會發展高起步實現了首季“開門紅”
摘要: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通過全力開展撮合對接、深入落實惠企政策,傳統行業不斷煥發新生機,地毯、自行車、紡織服飾、食品飲料四大傳統優勢產業1-4月實現產值70.6億元,占比20.54%,同比增長62.8%,其中自行車、地毯產業增長超過100%。
中國發展網 王敏 記者成靜報道 日前,天津武清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武清區發展改革委二級調研員張紅霞介紹說:今年以來,武清區認真貫徹中央要求和市委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入推進“聚正氣、顯事功、開新局”專項行動,全力打好高質量發展主動仗、翻身仗,以積極的姿態推動“十四五”高標準開好局、起好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恢復,實現了首季“開門紅”。
——主要經濟指標增勢喜人
數據反映發展實際,地區生產總值一季度同比增長21.1%,高于全市5.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2.8個百分點,總量全市排名第四,增速全市排名第五;三次產業增加值全部實現正增長,其中二產三產增幅42.9%和12.3%,分別高于全市15.4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加速回升態勢明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月完成36.2億元,同比增長40.6%,高于一季度9.5個百分點,在“農口九區”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排名第一,增速排名第三,稅收占比排名第七。主要指標保持兩位數同比增長,全區整體經濟發展態勢與全市保持一致,正處于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呈現趨勢向好、質量向好、結構向優的發展態勢。
——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進
充分發揮統籌部署、牽頭抓總的職能作用,重點在規劃引領、資源承接、試驗示范、互聯互通等方面謀好全局。承接非首都功能項目疏解成效明顯,緊緊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深入開展新一輪主動承接行動,瞄準央企國企二三級總部,1-4月新引進優質北京項目85個。堅持“雙高引領、雙輪驅動、雙向發力”目標,聚焦智能科技和生物醫藥兩大高端產業,將京津產業新城打造成為承接非首都功能新的載體門戶,帶動更多資源匯聚武清。把“通武廊”市域郊鐵路建設作為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關鍵突破口,多次與市相關部門、京冀兩地密切溝通對接,確定線路、組建公司,確保前期工作扎實推進。持續推進“通武廊”試驗示范,3月份專題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接洽推動三地領導層定期會晤機制落實以及90項合作協議深入深化,努力取得更多務實成果,協力推進“通武廊”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
——新舊動能雙向發力
圍繞智能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1+4”主導產業持續用力,特別是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化效應初步顯現。凝聚了紅日藥業、諾和致源、金匙醫學、圓心科技等重點醫藥企業,1-4月醫藥制造業產值增長45.8%;以鐵科縱橫、北交控等為代表的軌道交通產業持續壯大,1-4月鐵路、航空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產值增長91.2%。特別是在2021年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鐵科舍弗勒、南開大學藥學項目正式落戶武清,進一步奠定了兩大產業集群優勢。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通過全力開展撮合對接、深入落實惠企政策,傳統行業不斷煥發新生機,地毯、自行車、紡織服飾、食品飲料四大傳統優勢產業1-4月實現產值70.6億元,占比20.54%,同比增長62.8%,其中自行車、地毯產業增長超過100%。
——重點項目加快推進
牢牢把握項目“生命線”,完善落實重大項目聯席會議制度,健全“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統籌調度、掛圖作戰、解難紓困,做到項目從洽談簽約、手續辦理到開竣工全鏈條服務,全力推動年度投資500萬元以上的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基地、中金數據、鐵科院四期等252個項目建設,目前已開復工項目136個,開復工率54%,固定資產投資1-4月同比增長3.1%。同時,注重項目謀劃策劃,完善儲備項目庫動態調整機制,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新引進項目納入儲備庫,形成“簽約落地一批、入庫儲備一批、開工在建一批、竣工達產一批”的良性閉環。
——政策措施更加聚焦
在全面開展“聚正氣、顯事功、開新局”專項行動引領下,先后組織召開了招商引資和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制定了出臺系列硬核措施。聚焦謀谷建谷、制定了“五大創新平臺”認定管理指南,啟動開發區“生物谷”、京濱園智能科技創新谷、科技谷節能環保產業園、高村園數據產業園等特色載體建設,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53家;制定加強和改進招商引資工作若干措施,建立落實鏈長制“五個一”、項目定期推動等機制,1-4月新落地項目284個,其中超億元項目7個、500強優勢企業2個。制定了《武清區構建人才全面發展生態的若干措施》,圍繞搭建創新平臺,帶動產業人才集聚和關聯企業集群化發展,促進人才和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具有武清特色的產業生態;對標國內一流,深入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完善營商環境考核體系,健全接鏈、促需、護企常態化機制,對企業需求痛快辦、馬上辦,全力為企業紓困解難。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