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探尋百年南電永遠年輕的紅色密碼

2021-06-08 15:49 中國發展網
中國大唐 清潔能源 低碳技術

摘要:面對國資國企、能源電力行業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大唐南京發電廠自覺服從國家戰略,向低碳能源轉型發展,成功申報國家能源局第一批燃氣輪機創新發展示范項目并取得批復,項目承擔著H型燃機自主化制造的多項重大國產化示范任務

坐落在揚子江畔的大唐南京發電廠,是一家擁有著111年光輝歷史的紅色電廠,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見證和推動了中國電力事業的發展。從1910年到2021年,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大唐南京發電廠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特別是在與黨共成長的革命和奮斗歷程中,這座百年老廠浴火重生,應運而變,勇于探索,敢于爭先,努力發揮自身價值,報效祖國,回饋社會,譜寫了百年國企的追夢交響曲。

1910年,中國第一家官辦公用電氣事業——金陵電燈官廠建立,點亮了古城南京的第一盞電燈;1912年更名為江蘇省南京電燈廠;1919年,在江邊建立分廠,定名下關發電所,大唐南京發電廠的歷史正式啟航。

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黨的領導下,繼承革命精神的下關發電廠進入了飛速發展期,為適應蘇南地區用電負荷增長需要,下關發電廠大刀闊斧,三期擴建,至1961年9爐10機全部竣工投產,裝機容量也由解放前的3.6萬千瓦增至到11.5萬千瓦,成為當時江蘇省裝機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承擔了全省三分之一的發電任務,在我國電力發展史上留下濃重一筆。

隨著新中國經濟建設迅猛發展,電力建設如火如荼,作為行業內的“老大哥”,自50年代初到1990年,南京電廠向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的54個電業部門輸送和培訓了1361名電力人才,被譽為“培育電業人才的基地”,為中國電力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1997年電廠開始改造,至1999年總裝機容量達到25萬千瓦,是改造前的2.4倍,確保了南京地區乃至江蘇省的安全穩定供電。2002年底,企業劃歸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不斷加速自身發展步伐,裝機容量和規模不斷擴大,技術革新不斷推進。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降低污染和節能降耗已經成為上世紀90年代電力行業的一大難題。下關發電廠以面向未來的敏銳擔當,超前時代發展,大力推進環保電廠建設,成為首批綠色電力的探索者與實踐者。1993年12月,下關發電廠進行技術改造,拆除原有舊機組,新裝2臺12.5萬千瓦機組,引進芬蘭煙氣脫硫裝置,采用四電場靜電除塵,大大改善了煙塵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建成我國首個“城市環保示范電廠”,被芬蘭政府授予“卓越環保項目獎”。

2009年7月,南京發電廠實施“上大壓小、搬遷擴建”工程。為確保環保設施的投用率達到100%,該廠在同類型機組中第一個取消了脫硫旁路煙道建設,真正實現了脫硫設施與主機同步調試和運行。經過持續不懈的艱苦奮斗,2011年2月22日,大唐南京電廠新建工程被命名為中國大唐集團公司首個火電“示范電廠工程”,并成為南京市第一個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的火電項目。

2013年,隨著國家環境保護部“史上最嚴”排放標準以及國務院“空氣國十條”的出臺,電廠毫不猶豫地再次投入這場“能源革命”,率先探索實施國際最新的超低排放技術,并果斷實施改造。2014年4月,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調研工作迅速啟動,一般情況下需要四個月才能完成的超低排放改造,電廠利用2號機組大修的契機,同步實施改造工程,僅僅用了兩個月,就成功實現了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成功實現了“讓燒煤像燒天然氣一樣清潔”的重要轉型,建成大唐集團第一家和江蘇省首批“超低排放”電廠。

2016年,為響應國務院、省政府關于嚴格長江沿岸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清潔生產等要求,大唐南京發電廠提前布局,先期開展“廢水零排放”項目。改造完成之后,可將處理后的脫硫廢水通過噴灑系統噴灑到底渣系統,進一步提高企業廢水復用率,實現全廠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杜絕電廠外排廢水情況的發生,實現電廠和周邊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全面建設綠色環保型發電企業。

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推動了電力行業的更迭升級,大唐南京發電廠在對科技探索和技術革新的發展的浪潮中始終保持前列。

1950年初,電廠車工班長李士海自制汽輪機迷宮板,為提前修復3號汽輪機組做出貢獻,榮獲南京市及全國勞動模范稱號。下關發電廠發明的膠球清洗凝汽器裝置獲得1978年國家科學大會重大貢獻獎。2011年,該廠投運江蘇省內電廠配套輸出線路最長、電壓等級最高、技術最復雜的同塔混壓四回路送電線路。近年來,該廠投入到液氨改尿素系統和污泥摻燒項目中,消除了廠內唯一國家級重大危險源——液氨,也通過摻燒實現污泥“無害化、穩定化、資源化、綠色化”,有力地解決了城市污泥處置難題。

企業在電力行業系統率先完成燃煤“智慧電廠”1.0版建設,于2019年通過集團公司結題驗收,鍋爐CT、鍋爐智能燃燒系統、基于物聯網的安全管理系統等六個模塊建設完成并投入運行,在提升設備工效以及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其中鍋爐效率上升了0.5%,降低煤耗1.5克/千瓦時,年節約標煤近1萬噸。相關課題獲電力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科技獎項3項、申報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5項,南京電廠獲評2018年“電力企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先進單位”,成為國內首家完成“智慧電廠”建設的燃煤發電廠,并在探索實踐“智慧電廠”2.0版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我國發展環境帶來的深刻變化,面對國資國企、能源電力行業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大唐南京發電廠自覺服從國家戰略,向低碳能源轉型發展,成功申報國家能源局第一批燃氣輪機創新發展示范項目并取得批復,項目承擔著H型燃機自主化制造的多項重大國產化示范任務,燃機設備本土化率超過70%,對我國“兩機專項”事業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具有重大意義,凝聚著集團公司加快轉型升級、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的歷史使命。目前,二期燃機項目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企業發展將再次迎來嶄新的篇章。

不僅如此,追隨著黨和國家發展的腳步,大唐南京發電廠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政策,以江蘇省“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政策為起點,率先完成了大唐南京龍潭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簽約儀式,服務于“碳中和”“碳達峰”大局,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扎實起步、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充分展現了大唐的責任與擔當。

大唐南京發電廠始終注重發揮數字智慧建設方面的引領作用,緊盯5G、工業互聯網等最新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致力于打通傳統電力生產與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最新技術的融合,形成智能管控一體化平臺。應用高清數字攝像機、AI攝像機、紅外熱成像攝像機、巡檢機器人、實現無人化巡檢、智能監控和遠程操控,切實破解困擾安全生產的技術難題,有效提升安全管控能力和生產經濟效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信息安全已上升為國家安全戰略,但是西方仍牢牢掌握著計算機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而中美貿易摩擦依然陰云密布,實現工控設備自主可控的需求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作為大唐集團第一家試點,2021年5月6日22時23分,大唐南京發電廠2號機組并網發電,成為實現控制系統100%自主可控的超超臨界發電機組。該控制系統通過國家權威機構認證為100%自主可控的DCS系統,并經過了中國自動化學會發電自動化專業委員會(CAA)DCS系統整體性能測試,達到行業先進水平,進一步掌握了發電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

2021年以來,大唐南京電廠積極落實中國大唐“聚焦自主可控和行業前沿,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部署,試點開展集團公司首個DCS自主可控改造項目。此次改造項目使用國內完全自主設計、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NT6000V5自主可控DCS系統,在此基礎上,應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先控技術等技術,拓展了智能預警、設備診斷、燃燒優化、一鍵控制等智能控制應用,以機器監盤逐步替代人工監盤,大幅降低運行操盤工作量,實現智能監盤。

百年篳路藍縷,百年砥礪奮進,百年風華正茂。大唐南京發電廠全廠干部職工將堅持學黨史、學廠史,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不斷凝聚電力強國的中堅力量,堅持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走在前、做表率、爭第一、創一流,以優異成績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大唐南京發電廠供稿)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