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山東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9%
摘要:隨著生豬生產持續恢復,加之夏季豬肉消費需求繼續回落,鮮菜、鮮果市場供應充足,5月份食品類價格多數以降為主,環比下降1.7%,同比上漲2.3%,帶動CPI上漲約0.32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張鈺、記者高楊報道 據山東省發展改革委消息,5月份,全省居民消費價格(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1.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6個百分點。其中,新漲價因素約0.8個百分點,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約1.1個百分點。消費品價格環比下降0.4%,同比上漲2.2%;服務價格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1.5%??鄢称泛湍茉春诵腃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1.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1-5月份,全省CPI同比累計上漲0.8%。
食品價格漲跌互現
食品價格季節性因素明顯。隨著生豬生產持續恢復,加之夏季豬肉消費需求繼續回落,鮮菜、鮮果市場供應充足,5月份食品類價格多數以降為主,環比下降1.7%,同比上漲2.3%,帶動CPI上漲約0.32個百分點。
肉、菜價格繼續回落。受消費偏弱、需求端消費者對肥膘豬肉抵觸明顯影響,市場存量釋放緩慢,豬肉等價格繼續下降。5月份畜肉類價格環比下降4.6%,同比下降9.2%,其中豬肉價格環比下降9.3%,同比下降22.5%,帶動CPI下降約0.51個百分點。由于生豬養殖利潤收窄,仔豬補欄積極性受挫,仔豬價格繼續走低,截至6月4日,全省生豬出欄均價為17.78元/公斤,同比下降33.0%,環比回落4.3%。目前多地養殖場戶大豬存欄積壓明顯,加之天氣升溫使得養殖戶出欄意愿增強,預計短期豬價上漲缺乏動力,仍將以下跌為主。牛羊肉價格處于高位調整態勢,環比基本持平,同比分別上漲7.7%和10.0%。當前肉雞出欄量有所減少,且豬肉價格回落壓制雞肉價格上漲,禽肉價格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1.7%。
受低基數影響,5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下降8.8%,同比上漲15.7%。絕對價格處于歷史同期較低水平,消費量較大的卷心菜、馬鈴薯、西紅柿等價格下降幅度較大,隨著露地生產蔬菜的大量上市,價格仍將繼續走低。
蛋類、水產品價格小幅上漲。受飼料成本上升和供給減少影響,近兩個月雞蛋價格持續走高,5月份蛋類價格環比上漲3.2%,同比上漲17.4%,帶動CPI上漲約0.13個百分點。氣溫適宜將促進蛋雞產蛋率增加,且價格上漲后市場走貨放緩,預計蛋價將呈窄幅震蕩回落態勢。
受水產品養殖面積減少、飼養成本升高以及消費需求增加影響,鮮活和淡水產品價格均開始上漲,5月份水產品價格環比上漲3.9%,同比上漲15.8%,影響CPI上漲約0.27個百分點。
非食品價格對CPI的影響逐漸增大
5月份,受居民線下和旅游消費恢復,工業品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非食品類價格上漲成為CPI價格走高的主要支撐因素,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1.8%;七大類價格環比四漲二平一降、同比四漲三降,交通、機票、住宿等價格回升較快,工業消費品、交通工具用燃料價格上漲較多。交通和通訊價格環比上漲0.8%,同比上漲5.3%;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環比上漲0.4%,同比上漲1.2%;居住類價格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1.5%;衣著價格環比持平,同比上漲0.6%;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0.3%;醫療保健價格環比持平,同比下降0.1%;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環比上漲1.3%,同比下降0.6%。
工業品價格超預期增長
5月份,受國際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國內需求持續回升影響,工業品價格繼續上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上漲1.9%,同比上漲12.5%,漲幅創近十年新高。其中,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上漲2.3%,同比上漲15.2%,帶動PPI上漲約12.23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環比上漲0.4%,同比上漲1.4%,帶動PPI上漲約0.18個百分點,上下游的價差進一步拉大。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11.5%。
5月上旬受限產預期影響,鋼、鋁、動力煤等價格大幅上漲,中旬國家部部委約談相關企業,制止惡意炒作、囤積居奇等行為,鋼、銅、煤價格回落,下旬黑色金屬類價格出現了明顯調整。全月黑色、有色、能化等價格仍高于上月。分行業看,鋼鐵相關行業價格環比上漲5.3%,同比上漲40.7%;石油相關行業價格環比上漲3.3%,同比上漲35.0%;煤炭相關行業價格環比上漲3.8%,同比上漲36.8%;有色相關行業價格環比上漲4.5%,同比上漲16.9%。當前上游價格大幅上漲,部分中下游企業已經出現了暫停接單的跡象,隨著下半年PPI基數回升,預計后續大宗商品的價格不會再像此前一樣維持單邊上漲,對應PPI同比年中見高點,三季度仍或維持高位,四季度壓力漸低。
當前市場重要民生商品市場供給充足,價格相對穩定,上游漲價傳導較為溫和,CPI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預計將在合理區間溫和波動運行。
責任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