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會慢慢釋放出來
摘要:中央政府把新基建納入本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并列入“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范疇,突出了新基建對國家保持就業、金融、外貿、投資、基本民生和物資供應穩定的重要性。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崔立勇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時提出,“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明確,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近兩年多時間,“新基建”備受各地方和行業關注。
日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獨家專訪了普華永道全球科技、媒體及通信行業主管合伙人周偉然。周偉然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公共會計業務領域有近30年的工作經歷,深入了解從初創企業到全球科技巨頭等不同階段企業的發展。他分析認為,新基建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對社會帶來的改變將會慢慢被釋放,參與信息基礎設施的行業(領域)以及與創新基礎設施建造相關的行業將會有很多機會。
新基建為經濟長期快速發展提供關鍵基礎
中國經濟導報:新基建被認為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抓手之一。與此同時,新基建是強基礎、利長遠的戰略性、先導性、全局性工程。如何看待新基建在當前和長遠的作用?
周偉然:中央政府把新基建納入本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并列入“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范疇,突出了新基建對國家保持就業、金融、外貿、投資、基本民生和物資供應穩定的重要性。
過去兩年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對社會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國家需要更積極的政策促進民生、工業生產和內外貿易環境,讓經濟發展重新踏上快速增長的征程。實現這個長期的戰略發展目標,新基建正好提供了一個關鍵的基礎和臺階。因為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為政府、企業和社會提供數字化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前段時間,國家積極通過電訊運營商和設備商在全國鋪設搭建5G網絡,鼓勵政府、機構和企業積極為數字化改革做好準備,這是準備階段。未來的幾年,將是不同新基建項目迅速開展和落地的階段,我們預計將會有實際的應用到不同的場景。新基建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對社會帶來的改變將會慢慢被釋放。
新基建將為不同領域的眾多行業帶來新機遇
中國經濟導報:提到傳統基建,都會想到“鐵公機(基)”。與之對比,在新基建中,哪些產業最具有代表性和引領性?5G在新基建整體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周偉然:新基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并涵蓋連接、計算、交互和安全這幾個關鍵元素。
新基建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引領性的產業領域包括電訊商、數據中心、云計算服務商、信息安全服務商、IAAS、PAAS和SAAS服務商等。
其中,5G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新基建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大部分的流程和交易在新基建下都走向數字化,那么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在新基建下也會進一步加強。每分每秒都將會有海量的數據在產生,這些數據之間要適時進行交換和反應,并需做出分析、保存和維護。
如果拿傳統基建作對比,5G就好像一條超級高速公路,提供“車和人”(如數據)的快速流動。
中國經濟導報:哪些行業或領域,將最快或最直接從新基建中受益?當前有哪些地區(城市)在推動新基建數字化轉型方面成績比較突出?
周偉然:由于新基建的規模相當大,領域也廣,不同產業在整個價值鏈條上會在不同的時點體現好處。
在目前起步階段,最快和最直接受益的將是參與信息基礎設施的行業(領域),包括電訊商、數據中心、云計算服務商、信息安全服務商、信息系統硬件供應商等,還有和創新基礎設施建造相關的行業,例如智慧出行的智能汽車行業、智能汽車充電站和環保ESG設施建設等。
當前國內有多個地區(城市)在大力推動新基建數字化轉型,成績也比較突出,例如南部的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廣州和深圳)、海南、江浙地區的上海和杭州、北京等。
新基建的未來需要政府和企業協力開發與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新基建內容廣泛,被認為投資空間巨大,社會資本投資也將發揮重要作用。從過去一年多的時間看,投資新基建或參與新基建,哪些企業面臨機會?又將面臨哪些風險?
周偉然:前面提到的參與信息基礎設施的行業(領域)以及與創新基礎設施建造相關的行業將會有很多機會。境內的資本市場(A股市場)也特別歡迎有關板塊行業的企業進行上市融資。
面對的風險有可能是,新基建是一項國家長遠的規劃,很多項目都牽涉龐大的初始資本性投資,回報期會比較長,而初期回報率也可能比較低,未必適合要獲取短期投資回報的投資者。另外,很多企業也想趁新基建剛推出時迅速占領市場,在一些熱門的行業互相競爭,增加了投資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中國經濟導報:隨著新基建的推行,眾多企業都在思考如何利用這一契機進行轉型來順應發展趨勢。新基建與企業個體發展的結合點在哪里?
周偉然:新基建是國家重點發展戰略,政府需要企業助力共同開發和發展。政府會提供有關政策、落地的場景和開放融資渠道,但需要企業提供資金、技術方案和執行實施的路徑,也需企業提供后續的維護和改進。由于政府帶頭鼓勵數字化轉型,企業也需加快自我的改革步伐,讓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群眾相互的溝通和信息的交流不會出現脫節。
中國經濟導報:加快工業互聯網和工業物聯網發展對推動工業經濟更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您對此有何建議?
周偉然:國家和社會的數字化轉型對推動中國工業物聯網(IIoT)的發展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
5G網絡的基礎建設可令感應器、機器人、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創新科技得以互相配合,有效發揮它們的效能,推動高質量智能制造的發展。
電訊運營商也非常積極想通過與工業物聯網服務供應商的結盟,一起共同推出5G助力的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給工業制造商進行工業互聯網變革和建設。
工業物聯網的應用,可提高國內生產企業的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更可以令國內企業朝高端產品生產的路徑發展,增加中國與其他有龐大生產力的發展中國家(如東南亞地區的國家和印度)的競爭力。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