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遼寧加快構建“一圈一帶兩區”區域發展格局

2021-06-17 10:35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十四五 京津冀 遼寧沿海經濟帶

摘要:關于建設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趙愛軍表示,多年來,通過實施突破遼西北戰略,阜新、朝陽等地區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為建設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全力打造遼寧開放合作的西門戶和新增長極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汪險峰報道  日前,在中共遼寧省委召開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上,遼寧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趙愛軍表示,遼寧在“十四五”時期將加快構建沈陽、大連“雙核”牽引的“一圈一帶兩區”(“一圈”即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一帶”即遼寧沿海經濟帶,“兩區”即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和遼東綠色經濟區)區域發展格局,形成各得其所、各展所長、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局面。

“沈大強,遼寧興。”趙愛軍介紹,2020年遼寧沈陽和大連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占全省的26%、28%,兩地經濟總量占全省的半壁江山。沈陽、大連發揮各自優勢,加強互動合作,強化協同發展,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十四五”時期,將進一步強化兩市在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牽動作用。

經過十多年的一體化發展,沈陽、鞍山、撫順、本溪、阜新、遼陽、鐵嶺、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具備了建設現代化都市圈的基礎條件。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地處東北亞交通幾何中心,區位優勢明顯。未來都市圈將展望東北、東北亞區域循環和經濟人文協作網絡,圍繞先進完善的軌道交通圈、產業協作圈、人文創新圈、就業通勤圈、統一市場圈和品質生活圈建設,著力打造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東北振興發展增長極。

趙愛軍表示,遼寧沿海經濟帶6市在產業轉型升級、體制創新、開放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和積極成效,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十四五”時期,將以大連為龍頭,深度鏈接環渤海等沿海、沿江經濟帶,面向亞太地區沿海分工協作網絡,加快建設產業結構優化的先導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

關于建設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趙愛軍表示,多年來,通過實施突破遼西北戰略,阜新、朝陽等地區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為建設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全力打造遼寧開放合作的西門戶和新增長極奠定了堅實基礎。

接下來,遼寧將重點開展3方面工作。一是高質量對接京津冀產業發展。重點推進清潔能源產業基地、智能無人系統等一批高質量項目建設,吸引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要素資源集聚,打造區域經濟新增長點。二是持續推動與京津冀深度協作。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資本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深化與京津冀地區文旅文博文創文教市場合作,建設環京津冀先進制造業基地和高品質服務業集聚區。三是加強區域生態共同治理。重點推進工礦資源綠色轉型、土地沙化治理等項目建設,筑牢遼西陸海生態屏障。

此外,遼寧還將持續建設遼東綠色經濟區。趙愛軍介紹,岫巖縣、鳳城市、寬甸縣、本溪縣、桓仁縣、撫順縣、新賓縣、清原縣、西豐縣等9個縣(市),森林資源和水資源豐富,遼寧將以此為基礎,立足生態安全,探索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協同建設遼東綠色經濟區。為此,遼寧將從以下3方面著手,持續鞏固提升生態基礎、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傾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

一是持續鞏固提升生態基礎,以省級生態縣建設為基礎,強化生態功能,大力實施青山、碧水、藍天等重大生態工程,嚴格控制開發強度,減輕生態環境壓力。加快完善生態補償制度,探索開展林業碳匯交易,推動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二是發展生態經濟,以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為主線,圍繞建設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生物制藥、現代中藥、食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務等產業,建設大健康產業基地。加快林下經濟發展,培育一批地道藥材、食用菌加工等綠色農業示范樣板,建設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精加工基地。

三是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依托厚重的革命歷史傳承、獨特的民俗文化、豐富的旅游資源,培育旅游新業態,開發特色觀光和文化體驗場景,推進“紅色游”“民俗游”“冰雪游”“沿邊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建設集自然生態和民族風情于一體的全國知名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