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廣東:開放創新點亮“十三五”,雙區建設引領“十四五”

2021-06-17 08:47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十四五

摘要:從數據上看,廣東省“十三五”時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經濟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2020年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1萬億元,如期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連續32年居全國首位,5年年均增長約6.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9.4萬元,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4.339.256.5。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羅勉  劉潤

日前,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中“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方向、主要目標和重大舉措作了深入介紹和解讀。

 “十四五”時期,廣東省將努力實現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經濟內生動力明顯增強,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年均增長5.0%左右,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約為14萬億元的目標。圖為廣東梅州高陂水利樞紐工程現場。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供圖 

“十四五”時期,廣東省將努力實現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經濟內生動力明顯增強,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年均增長5.0%左右,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約為14萬億元的目標。圖為廣東梅州高陂水利樞紐工程現場。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供圖

“‘十三五’時期是廣東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5年。‘十四五’時期是廣東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關鍵時期。”發布會上,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黃恕明這樣總結和展望廣東經濟社會的發展。

區域創新能力矚目

“廣東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推進‘1+1+9’工作部署,深入推動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舉措,有效應對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黃恕明表示,廣東省“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勝利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從數據上看,廣東省“十三五”時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經濟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2020年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1萬億元,如期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連續32年居全國首位,5年年均增長約6.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9.4萬元,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4.339.256.5。

“創新”是眾多亮眼成果中首先被提及的一項。“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重大突破,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4年保持全國首位,2020年廣東省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90%。”黃恕明介紹,2020年廣東省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8.04件,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24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占全國總量的41%,知識產權綜合實力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技術自給率達7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1.1%,比2015年提高5.5個百分點,基本達到創新型地區水平。

創新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廣東省大力提升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據了解,廣東先后印發實施《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和《廣東省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積極攜手港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圍繞“兩點”(深港河套、珠海橫琴)和“兩廊”(廣深港、廣珠澳)的空間布局,重點推進深港河套、珠海橫琴、廣州等三大創新合作區建設。加快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初步形成以廣州、深圳為龍頭,珠三角地區7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支撐,輻射帶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協同發展的創新格局。

開放型經濟水平實現新提升

“十三五”時期,廣東省立足區位優勢,全面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開放型經濟水平新提升。黃恕明指出,廣東省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戰略,制定實施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三年行動計劃,配合中央編制完成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際鐵路建設、氣象發展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專項規劃及方案,出臺7大類共28項財稅支持政策支持人才集聚、資金過境、債券聯動、民生共享。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水平提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達7.9萬億元,5年年均增長7.5%。

加快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率先在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領域大幅放開外資準入,創建“線上海關”“智檢口岸”“全球質量溯源體系”“智慧海事”等智能化監管體系,率先實現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國企業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試點等“五個跨境”,開展資本項目收入支付審核便利化、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等試點,力促對港澳服務業實質性開放。廣東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527項制度創新成果,41項全國首創,6項成為全國最佳實踐案例,133項在全省相關范圍復制推廣。

外貿格局持續優化,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效能取得新突破。廣東省深入落實國家系列穩外貿政策,積極鼓勵引導外貿企業打造自主品牌;服務貿易實現創新發展,廣州、深圳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形成16條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數量居全國首位;貿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跨境電商進出口和市場采購出口實現快速增長;對外投資合作實現新發展,5年累計對外實際投資693.3億美元。

“雙區”建設引領“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黃恕明指出,《規劃綱要》清晰描繪了廣東省“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宏偉藍圖,提出“十四五”時期廣東省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經濟內生動力明顯增強,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年均增長5.0%左右,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約為14萬億元的目標。同時,《規劃綱要》還從創新強省、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民生福祉等方面提出了18項重點任務和103個重大工程項目(工程包)。

“十四五”時期,廣東如何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廣東省將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雙區”建設成為引領。

“‘雙區’建設是新時代黨中央賦予廣東的重要使命,是全省發展改革工作的總綱和總牽引,將發揮支撐引領全省有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高效暢通經濟循環、打造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高地和深度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等五個方面的作用。”黃恕明介紹,《規劃綱要》將“雙區”引領體現在總體要求部分,并將具體內容貫穿到各項重點任務中,強調以規則銜接為重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粵港澳跨境要素便捷流動,攜手港澳構建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

提及建設創新強省,黃恕明表示,“十四五”時期,廣東省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驅動作用,另一方面,還要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出廣東貢獻。

為此,《規劃綱要》提出,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著力提升創新基礎能力;構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兩點”“兩廊”創新發展格局。到2025年實現3個“10%”,即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左右、爭取全社會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比重達到10%、財政科學技術支出中用于基礎研究的支出比重超過10%。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