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打造一流創新生態
摘要:“1331工程”實施四年來,全省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高校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大學和學科影響力持續攀升,為山西轉型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崔志強報道 近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各專項規劃系列解讀新聞發布會的第四場發布會,深入解讀《山西省“十四五”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規劃》(以下簡稱《創新生態規劃》)。
《創新生態規劃》按照工程、平臺、主體、人才、成果、治理、文化7個“一流”組織部署任務,著力解決創新課題質量不高、創新平臺實力偏弱、創新主體數量偏少、創新成果轉化不暢、創新人才結構不優、創新氛圍不濃等事關一流創新生態建設的關鍵問題。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的目標是:力爭實現“3個突破5個倍增2個全覆蓋”,即到2025年,國家實驗室、國家大科學裝置和國家超算中心在山西布局,實現三個“零”的突破;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總數倍增、省級重點實驗室(含省實驗室)數量倍增、研發經費投入實現倍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倍增、技術合同成交總額實現倍增;中試基地實現“14+N”個重點產業集群全覆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創新活動保持全覆蓋。從總體看,實現山西省人才規模不斷壯大,創新治理能力明顯提升,創新文化新風尚基本形成。
據了解,“1331工程”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貫徹國家“雙一流”建設方案,站在創新驅動發展、科教興晉、人才強省的高度,圍繞打造一流創新生態,促進山西高等教育振興崛起的一項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部署。“1331工程”實施四年來,全省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高校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大學和學科影響力持續攀升,為山西轉型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波介紹:136”興醫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聚焦科教興晉、人才強省和健康山西建設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下一階段衛生健康系統落實《創新生態規劃》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間將結合《創新生態規劃》總體要求,持續深入推進“136”興醫工程。一要以“一流學科、一流人才、一流成果”為標準,全力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一流醫院和領軍???,以點帶面,整體提高全省醫療水平;二要依托工程帶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發揮工程的輻射引領作用和品牌化優勢,深化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通過3—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臨床診療中心、高層次的人才培養基地和高水準的科研創新與轉化平臺;三要依托工程完善臨床醫學研究體系。發揮省醫學科學研究創新中心委員會的職能,加快推進山西醫學科學院的發展,整合醫學創新資源,創新科研體制機制,優化醫學科技人才、平臺、項目布局,以醫學科學發展推進醫療技術進步;同步構建上接國家醫學研究機構、下聯基層醫療機構的協同創新醫學科研架構,強化對重大疾病領域和主要病種的覆蓋,力爭攻克一批高精尖技術、共性關鍵問題,取得一批高質量科研成果;四要依托工程推進“四個一批”科技興醫創新計劃。以生命健康和臨床實踐中的卡脖子問題為攻關主題,開展前沿醫學科技創新研究;提倡醫工結合、醫理結合、資源共享,在健康大數據、智慧醫療、腫瘤早診早治、心腦血管相關疾病、重大傳染性疾病溯源等方面,加強醫療機構、醫學院校和知名企事業單位的互聯;分層挖掘約100名醫學科技人才、培養約30個醫學創新團隊、建設約30個醫學重點實驗室、開展200項左右重大臨床科研項目,力爭升級迭代,產出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實用型成果,為山西省轉型發展蹚新路作出衛生健康系統的新貢獻!
山西省科技廳平臺處三級調研員梅棟良介紹:目前,按照“十四五規劃”,圍繞一流創新生態建設,針對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創新需求,山西省正在構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梯次銜接、開放共享、富有活力的實驗室體系,以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在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貢獻山西力量、發出山西聲音。一是實施3+1+1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和E級超算中心突破行動。按照“立足國家需求、立足未來產業、立足山西特色、立足資源整合”的整體部署,統籌布局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煤炭綠色低碳清潔利用、雜糧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等實驗室建設,啟動引力波探測大科學裝置項目,全力支持在太原建設E級超算中心。力爭“十四五”期間在山西省實現國家實驗室、國家大科學裝置和國家超算中心三個“零”的突破;二是實施國家重點實驗室保5爭5行動。首先是更加聚焦國家戰略需要和山西省產業發展需求,對山西省現有的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提質增效,進一步優化科研條件、集聚一流人才團隊,推進綜合水平提升。其次是在煤基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動態測試技術、有機旱作農業等領域發力,打造一流科研平臺,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再新建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三是實施省級實驗室體系優化調整行動。第一是聚焦山西省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和特色優勢領域,建設山西省實驗室,支撐轉型發展的原始創新,建設山西科技創新體系的高水平引領陣地。計劃“十四五”期間建設一批山西省實驗室,截至目前,已在新興產業及先進制造等領域開始布局,第一實驗室、山西省黃河實驗室等10個省實驗室已立項建設。第二是按照“四個一批”的總體思路,全面開展省重點實驗室優化調整,對多年無重大創新成果、老化僵化的省重點實驗室撤銷一批,對研究方向相近或者相似的省重點實驗室整合歸并一批,對運行管理不規范的省重點實驗室黃牌警告一批,圍繞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建一批。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