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12.7% 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
摘要: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7.9%,環比增長1.3%,兩年平均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導報北京15日電 記者程暉報道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上半年,我國各地區各部門持續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精準實施宏觀政策,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
劉愛華總結了我國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五大特點:
——經濟持續恢復增長。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7.9%,環比增長1.3%,兩年平均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從相關指標看,上半年全社會貨運量同比增長24.6%,兩年平均增長7.2%,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6.1%,兩年平均增長7%。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產業支撐得到加強。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3%,比一季度提高2.1個百分點;制造業占比得到提升,上半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9%,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消費拉動作用增強。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7%,高于資本形成總額42.5個百分點;升級類商品消費較快增長,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化妝品類的商品零售額兩年平均增速都超過了10%。短板領域投資較快增長。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社會領域投資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4.6%和10.7%,分別快于全部投資10.2和6.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的比值縮小。上半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61,比上年同期縮小了0.07。
——創新動能持續增強。新市場主體較快增長。6月末,根據統計局的基本單位名錄庫統計,法人單位數首次突破3000萬個,同比增長了16.6%。新產業新產品較快增長,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13.2%,比一季度加快了0.9個百分點。1~5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7.4%,兩年平均增長12.5%,快于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4.2個百分點。從產品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的產量同比都保持了較快增長。新業態、新模式成長壯大。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兩年平均增長16.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3.7%。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已經突破了500億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
——質量效益總體提升。企業盈利增強。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3.4%,兩年平均增長了21.7%,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7.1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05個百分點。1~5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倍。財政收入繼續增加,1~5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4.2%。產能利用率上升。二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8.4%,比上年同期提高4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了1.2個百分點。
——民生保障持續改善。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比一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低于5.5%左右的預期目標。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3.5%。二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1.8億人,基本恢復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5%,處于比較低的漲幅水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12%,兩年平均增長5.2%,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劉愛華表示,目前全球疫情持續演變,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不均衡,鞏固穩定恢復發展的基礎仍需努力。下一步,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決策部署,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釋放內需潛力,大力助企紓困發展,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