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帶動就業的關鍵在于打通“專業”與“職業”通道
摘要:近年來,高校不斷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新創業設計訓練室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志、中國發展網記者 杜壯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
近年來,高校不斷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入選全國第二批雙創示范基地的中南大學,從2002年已開始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親身經歷了該校近20年“雙創”教育發展的楊芳,目前是中南大學創新與創業教育辦公室主任。她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創業帶動就業多樣化的有效載體,實施聯合培養、培訓,實習、實訓和實踐訓練,推進課內外、校內外各類資源要素協調運行、協同育人,構建人才培養和創業就業長效機制,通過轉變觀念、增強知識、提高能力和供給服務,打通“專業”與“職業”通道。
職業選擇更加多元化
“伊麗莎白鼠”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臨床八年2012級學生。2013年6月30日,她投稿了自己在嗶哩嗶哩平臺的第一部作品《油膩的師姐在哪里?》,從此開啟了鬼畜視頻創作。截至目前,伊麗莎白鼠在嗶哩嗶哩平臺的粉絲數已達到616.9w,播放數達到3億+次,單個視頻最高播放量超3000萬,歷史集均視頻播放量超381萬。
當前,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正不斷釋放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動能。2021年3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了集成電路工程技術人員、企業合規師、公司金融顧問、易貨師等18個新職業。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頒布以來發布的第四批新職業。
“新就業形態為學生創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學生在創企業的同時,也可以創產業、創事業,形成新型的產業鏈發展。”楊芳對記者表示,“創業帶動就業,創業和就業是有關聯的,新業態的就業更加靈活,它在創新創業與就業之間搭起了一個橋梁。”
《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內創業的比例僅為2.7%,畢業三年創業存活率僅為44.8%,本科生創業成功率總體上不到5%。
楊芳告訴記者,學生創業其實不易。大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新就業形態在未來會對學生就業觀念轉變有一個好的推動作用。
楊芳認為,興趣是成功的基礎。對于學生來說,創新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創業是跳一跳能夠到的。因此創新創業的教育必須與時俱進,讓學生能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助力其職業選擇的多元化發展。
據統計,自成為雙創示范基地以來,中南大學支持學生創業項目1010項,師生共創項目174項,創業帶動就業8182人次。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訓練、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和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學生覆蓋率100%。
楊芳告訴記者,中南大學已制定了“十四五”規劃、“雙一流”建設方案和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方案(2021-2023年)。根據社會人才需求情況調整學生培養方案,實施專業準入退出機制,面向新型產業實施產學(研)合作育人項目。同時,逐步構建專業化特色化眾創空間,推動高等教育、科技創新、新興產業深度融合,建設精準、精確、精致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創新創業支撐引領平臺和改革高地。
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向應突出未來性
在中南大學出臺的眾多創新創業的措施中,有一條引人關注。楊芳介紹道,中南大學為促進專創融合、科創融合,建設了創客空間100個,建成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實驗中心,建設學生VR創新實驗室、樂高創新設計工作室、創新創業能力建設室,以及創新創業國內、國際研習營,為學生提供物理空間、資源設備、實訓實踐指導和培訓。
在楊芳看來,現在職業分工越來越細化和專業化,這里面蘊藏很大的就業空間。大學生是優質的就業群體,在“雙創”的引領下,他們的擇業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非常注重觀念的更新、知識的儲備和能力的提升?,F在,我們正在面向全校,打破專業限制,培育復合型人才。根據時下最熱門的技術和產業開設實驗室,讓學生來體驗,既符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的要求,又讓其學到知識。比如,一個文科的學生,可能下課后會出現在學校的VR實驗室、3D打印設計實驗室里。”
談及高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向,楊芳強調了“未來性”。她告訴記者:“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應該具有未來性。高校重點應著重對學生進行思維培養,使其擁有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學會融會貫通。”
在組織“校企行”相關活動時,楊芳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今年“校企行”企業命題項目揭榜,面向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團隊等發布“校企行”企業命題信息有207條,不過目前已揭榜企業示范基地創新創業需求項目是20個。
“這兩個數字的背后說明了企業的需求往往比較高且專,企業在尋找對自己有用的人才。雖然有些企業在某些專業技能研發方面超過了學校,但也會遇到后備人才儲備不足的情況。這就凸顯了學生培養要注重未來性。在創新創業課程的設置上既要符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又讓他學到知識,為進入社會打好堅實的基礎。
湖南雅湘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雅湘醫藥”)就是一個典型。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由中南大學湘雅藥學院學生和教師等創立,學生團隊占股比例達60%。目前,公司已推出“纖維+”無糖抗炎涼茶、姜黃素抗炎修護口腔凝膠等項目,在醫學層面實現制劑成分復配,研發從入口消炎到潤腸通便一體化功效的大健康產品。
2021年公司揭榜中國華潤有限公司“健康醫藥”對接需求,雅湘醫藥擬采用嗜酸乳桿菌、植物乳桿菌、長雙歧桿菌、瑞士乳桿菌、嗜熱鏈球菌等菌種,實現調節腸道菌群、提高免疫力、改善體質的功效。
據介紹,目前項目進展情況順利,預計年底可直接提供崗位20+。同時,公司基于本項目正在積極推進與華潤集團的進一步合作,開發更多大健康產品,同時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和就業構建一個穩定廣闊的平臺。
據了解,目前,中南大學已與華為、北京智酷等合作共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心。與11家企業雙創示范基地進行“校企行”結對共建。與大族激光、遠大科技等合作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25個。
人才如何培養
有專家曾指出,在產教融合方面存在“政府熱、社會冷”的現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學校熱、企業冷”的狀況。面向未來,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要實現高水平發展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
在楊芳看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是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創新創業是個系統工程,但必須圍繞人才的目標,要根據各個學校的定位培養各類人才。
楊芳表示,按照“校企行”專項行動的要求,下一步中南大學將繼續深化與10家企業示范基地建立結對共建關系,重點遴選推介優秀項目40項以上,舉辦和組織參與“校企行”專場對接活動10場以上。重點在做實結對共建,構建合作長效機制;做實項目孵化,構筑支撐有效載體;做實活動組織,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等方面深化工作開展。
在推動創業帶動就業上,楊芳認為,首先,應從資金、保障政策等方面加大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和孵化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推進企業等與高校聯合建設相關基地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有效的實戰支撐,促進學生創新項目轉化、創業項目成長。同時,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如對“師生共創”項目、學生創業項目提供研發經費種子資金。此外,應加強有實踐經驗的創新創業導師隊伍建設。
“專業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創新創業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延伸途徑、專業教育的重要補充,創新創業教育要和專業教育相融合。培養人才要循序漸進,遵守教育規律,尊重人才成長規律,不能拔苗助長。”楊芳說道。
責任編輯:王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