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持續賦能傳統水產業
摘要:豐收背后,是濱州對于科技創新和自主產權的高度重視。濱州市委海洋辦主任、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局長殷梅英介紹,今年以來,濱州市搶抓向海發展機遇,以嶄新姿態投身“十四五”建設,助推濱州對蝦產業不斷創新技術、提升品質,不斷延伸“蝦貝蟲藻”生態養殖鏈條,全力打造全國優質水產基地,持續賦能傳統水產業,涌現出一大批知名水產企業和漁業鄉鎮,為全市“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壯大、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張洽棠
9月27日,2021第二屆中國·濱州對蝦節暨水產博覽會開幕,多位業內專家出席開幕式并做主題演講,多家企業現場簽約,中國漁業協會為濱州市頒發“中國白對蝦種都”和“中國文蛤之鄉”區域特色漁業公用品牌。對蝦是濱州漁業的拳頭產品,全市對蝦養殖面積80萬畝,年產量在11萬噸以上,占全省對蝦總產量的60%,穩居全省第一。眼下正值對蝦收獲季,產量有望再創新高。
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錨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他們在去年豐收的基礎之上,今年整個產量提高了20%多。
豐收背后,是濱州對于科技創新和自主產權的高度重視。濱州市委海洋辦主任、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局長殷梅英介紹,今年以來,濱州市搶抓向海發展機遇,以嶄新姿態投身“十四五”建設,助推濱州對蝦產業不斷創新技術、提升品質,不斷延伸“蝦貝蟲藻”生態養殖鏈條,全力打造全國優質水產基地,持續賦能傳統水產業,涌現出一大批知名水產企業和漁業鄉鎮,為全市“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壯大、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濱州對蝦養殖面積80萬畝,占全市水產養殖總面積的59%;年產量穩定在11萬噸以上,占山東省總產量的一半以上,穩居全省第一;建有對蝦工廠化養殖車間50萬平方米,內陸小拱棚、溫控池等設施化多茬養殖面積近80萬平方米;年繁育優質對蝦苗種400億單位,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對蝦苗種供應基地,被譽為“中國生態鹽田蝦之鄉”。
責任編輯:張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