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吳曉求:中國金融改革要為融資者提供多樣化融資工具

2021-10-25 10:36 中國發展網
北交所

摘要:此外,北交所的成立為投資者、融資者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中國金融改革的核心,實際上要為融資者提供多樣化的融資工具。要讓投資者可以選擇流動性好,收益和風險匹配的多元化的金融資產,這實際上是中國金融改革的最重要的內容。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張洽棠

“新三板運行了很多年,聚集了一大批還是有創新和成長價值的一些企業,這是北交所成立的一個重要基礎。北交所應充分研究借鑒納斯達克等境外成熟市場經驗,發揮好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功能。”10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由《財經》雜志、《財經智庫》主辦的“2021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如此表示。

談及北交所,吳曉求表示,北交所的成立有它的時代背景,也有歷史的基礎。首先,我們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格局之中,對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的轉型,以及提升科技型企業在整個經濟中的地位,如何讓現代金融和科技型企業結合,這是一個時代背景。

新三板運行了很多年,聚集了一大批還是有創新和成長價值的一些企業,這是北交所成立的一個重要基礎。當然,也為過去新三板的出入尋找到一個更高的平臺。

此外,北交所的成立為投資者、融資者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中國金融改革的核心,實際上要為融資者提供多樣化的融資工具。要讓投資者可以選擇流動性好,收益和風險匹配的多元化的金融資產,這實際上是中國金融改革的最重要的內容。

北交所在這樣一個大的框架下,無論為融資者,為專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平臺。同時,為投資者也包括基金,也包括私募、公募都選擇了可選擇的工具、資產。

一個金融體系有沒有價值是看他對投資者有沒有充分的選擇權。如果一個金融體系高度發展,顯而易見投資者有充分的選擇權。所以北交所也提供了一種新的組合的可能,這是它的意義。

吳曉求提醒,目前中國形成的京滬深三個證券交易所的格局是恰到好處的。他認為不能再批設第四個交易所了。“我們雖然不搞壟斷,但是交易所數量應當是有限的。”吳曉求如此表示。

對于信息披露,吳曉求認為,一定要減少它的企業成本,“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運行成本很高的。每年要花大幾百萬。中小型的創新企業,讓他花幾百萬搞這個是搞不了的,要大幅度的減少他們的財務成本。但是又必須按照《證券法》的精神、按照公眾公司的基本要求進行信息披露。”

責任編輯:張洽棠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