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紓困減負政策發力 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摘要:從宏觀經濟指標看,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029.12億元,同比增長9.9%,高于全國(9.8%)、全?。?.7%);兩年平均增長5.3%,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也高于全國(5.2%)、全省(5.1%)平均水平。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穗發宣、記者皮澤紅報道 今年以來,廣州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針對5月廣州市出現本土疫情,及時出臺實施“紓困9條”“雙統籌46條”等政策措施,累計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超316億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推動前三季度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顯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
運行穩
從宏觀經濟指標看,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029.12億元,同比增長9.9%,高于全國(9.8%)、全省(9.7%);兩年平均增長5.3%,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也高于全國(5.2%)、全?。?.1%)平均水平。從實物量指標看,全社會用電量868.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7%,其中工業、制造業用電量分別增長9.9%、12.4%;貨運量7.15億噸,同比增長10.7%,其中廣州港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07.42萬標準箱,同比增長5.1%。從就業物價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4.83萬人,完成年度任務的112.9%,城鎮登記失業率2.14%;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0.8%,其中豬肉下降23.9%,降幅比1-8月擴大1.8個百分點。
韌性好
工業結構有所優化。印發《廣州市構建“鏈長制”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全面啟動實施以市領導為“鏈長”和以龍頭企業為“鏈主”的雙鏈式“鏈長制”,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4.6%,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8.1%,增速比工業平均水平高17.8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58.8%,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6141.43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0.7%,比2020年提高0.3個百分點。一是推動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獲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首批試點城市”,加快建設車聯網先導區及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自動駕駛創造“十項全國第一”,廣汽豐田四線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幅增長78.2%。二是培育壯大新型顯示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推動樂金OLED、超視界、粵芯、維信諾模組等項目加快釋放產能,加快粵芯半導體項目二期等項目建設進度,新的產業集群優勢正在加快形成,有力帶動電子產品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18.2%。三是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高地。研究制定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節點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一批基礎研究平臺,康方生物等一批重點項目竣工投產,百濟神州加快產能爬坡,醫藥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22.7%,兩年平均增長16.2%。四是加快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成立廣州大灣區軌道交通產業投資集團,推動軌道交通全產業鏈集聚發展,軌道交通產業產值增長18.5%。五是加快裝備制造業發展。電氣機械、金屬制品、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制造業產值分別較快增長11.7%、25.5%、31.6%。六是推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發展。聚焦箱包皮具、珠寶首飾、食品飲料、家居用品等產業,形成“1+2+N” 集群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都市消費工業產業集群,其中家具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27.5%,兩年平均增長8.5%。
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3%。一是做大做強信息服務業。舉全市之力打造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獲批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推進通用軟硬件(廣州)適配測試中心等項目建設,支持企業引進建設開放軟件平臺和應用示范場景,加大對軟件首版次應用的政策支持,互聯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錯月統計)1-8月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16%。二是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出臺《關于強化金融服務支持疫情防控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意見》(簡稱“金融紓困19條”),推廣運用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和轉貸服務機制,引導廣州地區銀行機構采用無還本續貸、還舊借新等方式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進行延期,截至9月末,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合作銀行已實際放款426億元,支持小微企業6.4萬戶,戶均貸款金額56.5萬元,加權平均利率4.83%。廣州信易貸平臺探索廣州特色“信用+科技+普惠金融”創新應用,以信用撬動金融資源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9月末,平臺已入駐金融機構372家,注冊企業45.52萬家,促成融資授信金額超5450.56億元,累計放款超26萬筆共約3128.92億元。截至9月末,全市人民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12.4%、12.9%,貸款增速居北上廣深津渝第一位,其中制造業、中小微企業貸款分別增長12.3%、17.1%。三是多措并舉重啟線下會展。出臺“會展20條”,持續擴大品牌展會規模和影響力,前三季度全市重點場館舉辦展覽269場,展覽面積473.59萬平方米,居全國第二,同比增長77.3%,其中規模超10萬平方米的展覽7場。四是推動文旅業加快恢復。設立“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下達約1.24億元扶持資金對重大文旅項目、全域旅游發展、廣州文旅特色品牌等方面予以扶持,以發放接待游客來穗旅游獎勵的方式支持旅行社企業發展。1-9月,全市累計接待游客0.99億人次,同比增長14.8%;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563.85億元,同比增長13.8%。
質效優
“紓困9條”“雙統籌46條”等政策措施實施以來,通過“減、緩、免、返”等政策,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超316億元。
從企業效益看,1-8月,規上工業企業、服務業企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1.7%、67.6%。9月,樣本制造企業綜合產能利用率77.9%,比全國高0.6個百分點,其中電氣機械、儀器儀表等9個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小微型企業、民營企業表現較好,工業產值同比分別增長16.5%、13.5%,分別高于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9.5%)7個和4個百分點。
從財稅收入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7%,兩年平均增長5.4%,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5.9%。支柱稅源較快增長,汽車制造、批發零售、金融業分別增長12.7%、11.5%、7.0%;新興稅源高速增長,醫藥制造業增長35.2%,比2019年增長31.8%,兩年平均增長14.8%;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26.1%,比2019年增長45.1%,兩年平均增長20.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26.2%,比2019年增長40.3%,兩年平均增長18.4%。
從居民收入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608元,增長10.7%,兩年平均增長7.8%,兩年平均增速比全國(6.1%)、全?。?.2%)分別高1.7個、0.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06元,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9.4%,兩年平均增速比全國(8.7%)、全?。?.8%)分別高0.7個、0.6個百分點。
活力強
消費市場持續復蘇。以獲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為契機,著力實施“尚品”“提質”“強能”“通達”“美譽”五大工程。抓住暑假、七夕、中秋等節點,“以節興市”,成功舉辦“暑期歡樂購 補貼送不停”—廣州暑期惠民補貼促銷活動、第二屆直播電商節、廣州國際購物節及第七屆海絲博覽會等,大力推動消費提質增容。抓實抓細新能源汽車“免限購”、綜合性補貼、車輛購置稅優惠等各項政策措施,積極落實《廣東省2021年關于汽車以舊換新相關政策》,1-9月全市汽車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5.7%。聯合廣東銀聯和銀行機構舉辦“食惠廣州,賞味盛夏”暑期餐飲消費促進月活動,帶動23.8萬人次消費1.1億元。推動重點商圈品質提升,加快廣州北站免稅商業綜合體等時尚載體建設,優化提升一批網紅打卡地、休閑消費區。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8%,其中限額以上批零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住宿餐飲企業網上餐費收入分別增長11.3%、40.6%,兩年平均分別增長21.1%、35.1%。
外貿新業態加快發展。1-9月,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6.3%,其中出口增長20.5%,進口增長10.7%,進出口、出口規模均創歷史同期新高。一是用足用好全國首個RCEP 跨境電商專項政策。印發《廣州市把握RCEP機遇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對跨境電商企業自建海外獨立站給予資金支持,帶動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27.6%,其中跨境電商出口大幅增長318.7%。二是加大對中歐班列的支持力度。大灣區至東盟國際貨運班列、華南地區直達烏克蘭中歐班列相繼首發,1-9月廣州市中歐班列已開行117列,同比增長48.1%,貨值高達6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倍。三是推動市場采購與專業批發市場和貿易平臺深度融合,認定流花服裝批發市場為第三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專業批發市場;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新增“花都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聲頻電子)”,總數達8個,數量全省第一。
市場主體較快增長。持續深化營商環境4.0改革,入選全國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加快實現。前三季度,新登記市場主體52.44萬戶,其中企業34.81萬戶,分別增長36.7%和22.7%,市場主體增量一線城市最多;新注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與機器人企業5.29萬戶、6.44萬戶,同比分別增長171.3%、107.5%;分行業看,全市18個行業中有11個行業新增市場主體數量保持正增長,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信息服務業新登記市場主體分別較快增長191.8%、131.9%。
后勁足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8%,兩年平均增長12.8%,連續10個月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同比增速高于全國(7.3%)、全省(9.8%)。一是大力實施市重點項目“攻城拔寨”,緊盯項目立項、用地規劃報批、施工許可辦理等關鍵環節,加強專項調度,中國鐵建華南區域總部等項目開工建設;華星光電T9、華為廣州研發中心、廣汽豐田五線等項目加快推進,小鵬汽車生產車間封頂。前三季度1540個“攻城拔寨”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443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88%,超過時序進度13個百分點。二是著力優化投資結構。強化招商引資力度,全面推進產業招商“導流”計劃和目標投資者“滴灌”計劃,構建重大產業項目3+X招商服務新機制,高規格舉辦第七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第二屆廣州韓資企業投資營商環境交流、日本生物醫藥企業對接座談會等活動,一批產業項目持續落地并加快建設。過去3年,工業投資年均增長18.5%,今年前三季度增長10.2%,全年有望超千億元;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24.8%;民間投資增長37.7%,兩年平均增長15.6%,其中民間工業、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增長85.7%、82.3%。三是加大資金保障力度,今年以來廣州市獲批新增專項債券額度606億元,占全省比重16.4%,獲批額度全省最高,也是歷年來最高;截至9月底已發行492億元。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