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即墨區:以種業發展賦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摘要:圍繞做強種子、種苗培育高端業態,依托青島國際種都核心區集聚優勢,聚焦蔬菜花卉種子產業全鏈條精準招引,累計引進現代種業項目14個,涉及500余個蔬菜、花卉品種的研發和培育,聚力打造從研發、培育、種植到推廣、銷售的全種業鏈條。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崔煥鵬、記者殷曉旭報道 近年來,青島市即墨區圍繞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充分結合區位,整合青島國際種都核心區產業平臺和大沽河沿岸自然資源等要素,抓好農業產業園建設,系統謀劃推進青島國際蔬菜花卉種子產業園建設,聚力打好項目集聚、設施配套和平臺創建三場攻堅戰,推動即墨區城鄉融合發展跨入“快車道”。
打好項目集聚攻堅戰,壯大現代種業鏈條
圍繞做強種子、種苗培育高端業態,依托青島國際種都核心區集聚優勢,聚焦蔬菜花卉種子產業全鏈條精準招引,累計引進現代種業項目14個,涉及500余個蔬菜、花卉品種的研發和培育,聚力打造從研發、培育、種植到推廣、銷售的全種業鏈條。
聚焦種子產業高端前沿織鏈補鏈。瞄準國際國內種業強企精準招引,先后引進研發能力位居行業前列的瑞克斯旺等8家種子企業,累計在農業農村部登記新品種31個,各類種子產品遠銷美國、韓國、日本等10余個國家和北京、遼寧等29個省市,年銷售額達5.2億元。其中,多項成果市場占有量高、銷量穩,瑞克斯旺公司的牛角椒種子占全國保護地市場的70%,碩豐源公司的旱黃瓜種子占全國同類市場的35%、膠東市場的85%,德龍公司的口感西紅柿和辣椒種子占云貴川三省同類市場的60%,世農公司的黃心白菜“秋寶”占北方秋白菜市場、尤其是東北市場的60%以上。
聚焦種苗培強關鍵銜接環節精準發力。圍繞放大國際種都核心區輻射帶動作用,有效解決園區種企在當地本地市場占有率低和農民育苗難、成活率低等問題,著力打通從育種實驗室到農民大棚渠道,依托園區落戶企業以商招商,引進瑞克斯旺下游育苗企業山東金百利公司等育苗企業4家,重點培育浩豐、地平線合作社等本土育苗企業2家,實現種子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為優質種苗,帶動平度、膠州、海陽等周邊農民20萬戶,在育苗興農、科技致富上全面輻射帶動膠東半島周邊縣市。
打好平臺創建攻堅戰,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樹立平臺思維,整合國有平臺公司和鎮域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村電商等產業要素資源,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群眾獲利”,重點創建三類平臺,有效激活農業產業園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創建創新創業平臺。投資2000萬元打造移風店鎮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和蔬菜展示中心等2處“雙創”平臺,聘請專業公司運營,為周邊農戶提供農產品集中展銷、合作社抱團經營、網絡直播銷售和農業技術培訓等服務,特別是為瑞克斯旺等落戶企業提供新品種新技術展銷區,并配套20畝、100余個蔬菜、花卉品種的地展板塊,通過推廣新品種有效提升農民收入。
創建交易服務平臺。重點創建農村電商交易服務平臺,統籌整合鎮內2家電商服務中心、3家合作社聯合社和多個種植大戶資源,統一包裝銷售“湍灣紫蒜”等26個“三品一標”農產品和20余萬噸優質蔬菜,輻射帶動周邊80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即墨區移風店鎮連續五年入選“中國淘寶鎮”。
創建旅游節慶平臺。創辦“湍灣西瓜文化節”“鳥籠文化節”“大姜文化節”等旅游節慶活動,通過文化搭臺、旅游唱戲,創新采取直播帶貨等方式,集中推介大歐鳥籠、女兒村大姜等80余種特色產品和大沽河沿岸千畝古槐林、千畝板栗園等30余個生態觀光點,有效帶動全域旅游和農產品銷售,并沿河布局一批品牌農家宴、采摘園和民宿,打造一條富民增收的產業帶。
打好設施配套攻堅戰,拓寬產業園發展空間
將突破產業園配套設施建設作為重中之重,通過與國際商貿城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整合優化各類扶持政策資金,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快速推進產業園基礎設施綜合提升工程。
整修提升道路工程水平。實施移康路綜合整治工程,北趙線、女古路綠化提升工程和東興路、坊王路大中修工程,構建起“六縱七橫、四通八達”的交通體系,顯著提升產業園生產生活通行條件。
全面提升環境綜合質量。實施流浩河等2條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和女兒村等9個組團綜合提升工程,進一步優化產業園環境,提升發展承載力。
有效提升生產設施配套。推進天然氣LNG釋放站建設工程、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等開工建設,有效滿足產業園企業和農民生產需要,有效拓寬產業園發展前景。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