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都:繪就“8.12”災后恢復重建新畫卷
摘要:災情結束后,武都區委、區政府積極組織全區干部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并積極向上匯報爭取災后重建項目,通過全區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全區災后重建各項工作成效明顯。如今的武都,一幅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李圓豐 孟明春 記者王斌報道
2020年8月,受持續強降雨影響,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各鄉鎮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暴洪泥石流災害,造成全區40個鄉鎮全部受災,房屋、道路、農田、人飲管道……暴洪之后滿目瘡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遭受重創。
災情結束后,武都區委、區政府積極組織全區干部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并積極向上匯報爭取災后重建項目,通過全區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全區災后重建各項工作成效明顯。如今的武都,一幅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安“居”樂業--住房災后重建有力有序
甘肅省下達武都區農村居民住房災后重建任務共 2404 戶,其中蘭州新區移民搬遷農戶 942 戶,涉及 26 個鄉鎮。目前已收取蘭州新區農村安置點群眾 754 戶 907.2 萬元 保證金,安置房正在加快建設,預計 11 月中下旬交付 230 套,交付后陸續開展搬遷工作;城鎮安置點安置群眾 137 戶, 已集中組織兩批 107 戶受災農戶赴蘭州新區進行了城鎮安置 選房訂房,并繳納了定金,目前已對接劃轉災后重建補助資金 6000 萬至蘭州新區。
家住洛塘鎮馬家溝村的村民李東說:“去年的暴洪災害把我們家的房子沖毀了,借助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們家在蘭州新區選到了好房子。小區環境、位置非常好,交通也方便,以后孩子也能就近上學,我在附近打工也能照顧到他,心里特別高興” 。
武都區還通過進城入鎮方式共安置群眾 496 戶,除購買商品房安置、原鄉鎮多層就近安置、易地搬遷安置外,約有 406 戶受災農戶計劃安置在漢王、兩水、安化集中安置點, 目前漢王、兩水安置點可研已評審,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辦理前期手續,建設項目正在進行三通一平,安化集中安置點正在調整土地規劃,項目建設正在有序開展。
暢“行”無礙--道路恢復重建平穩進行
“修好了,終于修好了!受災之后,我們村里的人一直盼著路能恢復好!” 外納鎮透防村村民李小平欣喜地說。村民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工程款”,去年的 “8.12”特大暴洪泥石流災害致使武都區境內道路部分路基沖毀,道路塌方,武都區684個建制村硬化路70%以上不同程度受到損壞,群眾出行時經常“笑容”變“愁容”。
為了科學有序推進災后恢復重建,武都區按照近期、中期、遠期編制了災后重建規劃,計劃重建維修公路481條1660公里,按照“以建制村硬化路修復為重點,兼顧區鄉道重點受損路段,先急后緩、先易后難”的原則,分期分批制定實施方案,對水毀道路進行恢復重建。在充分利用好省、市下達車購稅資金1億元的同時,多渠道籌集公路災后恢復重建資金34063萬元,共計劃實施維修公路319條,591公里。省公航旅集團長達公司打捆打包實施的項目共4個,缽鑼峪梁隧道建設工程已于3月15日全面開工建設,其余的司昌路、曹磨路、佛堂溝公路建設項目也正在按計劃穩步推進。
深“耕”細作--農業復耕復產成效顯著
去年以來,武都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及災毀農田修復工作的決策部署,采取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方式,抓緊時間謀劃工作方案,積極推進災毀農田修復工作。為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復耕復種,最大限度減少因災帶來的經濟損失,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各鄉鎮實行分管領導蹲點指導,相關部門技術人員跟班作業的方式,對項目建設質量實行全過程監督,并加強施工安全管理,確保了水毀農田修復工作高質量推進。
記者在馬營鎮采訪時了解到,今年以來,馬營鎮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積極推進“8.12”暴洪災害受損農田修復工作。為了最大限度提升修復后的土地使用效率,該鎮用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當地群眾復耕復種,真正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到實處,讓群眾得實惠。
該鎮工作人員說:“馬營鎮8.12暴洪災害水毀農田修復工作啟動以來,我們積極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全面加快水毀農田修復進度,目前正在申請市級竣工驗收。下一步我們將全面加快工作進度,確保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今后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截至今年11月9日,全區共完成災毀農田修復18.95萬畝,完成率99.7%。
牢“筑”屏障--多措并舉確保安全度汛
今年進入汛期以來,武都區組織水務、住建、防汛等部門深入各鄉鎮(街道)重點針對隱患排查治理、雨情汛情預警、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治理、避險措施、應急搶險演練、汛期值班值守、防汛物資儲備、搶險隊伍建設等工作進行督查檢查,并對問題進行了交辦。
發放防汛《明白卡》1萬余張,成立防汛搶險大隊156支6870人,武都區發改局集中采購了800萬元的防汛類和生活類等救災物資,區應急局集中采購了190余萬元的基礎應急通信裝備。區抗旱防汛指揮中心利用“區抗旱防汛指揮平臺”和微信、短信平臺,發布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向群眾告知重要雨情、汛情、險情,為防汛減災贏得主動、爭取時間。同時,區消防救援大隊加強山岳、水域等綜合救援演練和日常備勤,進一步提升了應急救援能力。
下一步,武都區將災后重建與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產業發展、群眾奔康致富相結合,努力走出一條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