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2021)在京發布

2021-11-29 17:06 中國發展網
長江經濟帶

摘要: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對《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進行了介紹,表示該報告緊密圍繞以綠色帶動創新,以創新促進綠色的理念,并從宏觀視角將經濟、創新、環境要素相結合,綜合考慮綠色創新投入和綠色創新產出兩個方向,對長江經濟帶不同城市的綠色創新發展狀況進行評價。最后,他介紹了《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的創新之處:一是同時考慮了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二是引入了創新轉化指標。三是綠色創新產出指數指標在邏輯上層層遞進。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張洽棠

11月2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的“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2021)發布會暨第四屆長江經濟帶發展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對《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進行了介紹,表示該報告緊密圍繞以綠色帶動創新,以創新促進綠色的理念,并從宏觀視角將經濟、創新、環境要素相結合,綜合考慮綠色創新投入和綠色創新產出兩個方向,對長江經濟帶不同城市的綠色創新發展狀況進行評價。最后,他介紹了《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的創新之處:一是同時考慮了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二是引入了創新轉化指標。三是綠色創新產出指數指標在邏輯上層層遞進。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證監會原副主席劉新華在致辭中談到綠色發展在國家戰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重要意義。隨后,他指出雖然我國在拓展綠色融資渠道,豐富綠色金融產品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仍存在短板,應積極借鑒國際有效的實踐經驗,同時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完善綠色服務發展的金融支持機制。最后,他從制度體系、市場機制、產品供給三個方面,闡釋了如何形成改革創新合力,從而更好的促進綠色發展,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就發展背景、鄉村振興和綠色雙碳三個角度分析了長三角一體化和綠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發表主旨演講。首先,發展背景方面,要注意經濟增速下降、總人口下降與人口老齡化、城市化速度下降、人口流動規模下降等四方面所產生的不利因素。其次,他提出:城鄉一體化是城市化和鄉村振興的上位戰略,必須通盤考慮,其要點有二,一是區域內公共服務均等化,二是土地市場一體化。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市場制度比較完善的地區,應當在推進城鄉一體化、最終消滅城鄉差別方面做出貢獻。最后,他指出,在長三角地區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戰略時,一定要認識到這項戰略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影響復雜的特點,特別是,在一開始,就必須認識清楚受損產業與受益產業,精準施策,明確調整方向,并對受損產業的補償、人員的安置以及相應的“問題資產”做出縝密安排,這樣才能使整個低碳綠色事業行穩致遠。

宜賓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方存好以《綠色發展·創新驅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宜賓作為長江首城,肩負著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使命,近年來,宜賓厚植創新發展新優勢,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一方面,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生態保護、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另一方面,始終堅持科教支撐、創新驅動,在推進大學城科創城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實現了新跨越。立足新發展階段,宜賓將堅持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綠色低碳為導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莊毓敏發布《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2021》并進行解讀。她指出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以綠色帶動創新,以創新促進綠色”,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本報告從“投入—產出”邏輯出發,選取2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25個三級指標構建并測算了綠色創新發展指數,以綜合評價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綠色創新發展現狀及競爭力。最后,報告針對長江經濟帶各城市在綠色創新投入產出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突出短板,提出了政策引領、科技賦能、立足創新、統籌兼顧等方面的政策建議,有利于各城市對標先進城市,見賢思齊,為長江經濟帶全流域綠色創新發展提供準確數據參考和科學決策依據。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金融評論》編輯部主任程煉首先指出,在日常思考中,“綠色”的第一種含義是高品質生活和綠植環繞,但這種環境很可能不是低碳的;“綠色”的第二種含義是低碳,金融人士談起低碳時想的是碳排放和綠色風險;“綠色”的第三種含義是可持續發展。這三個概念存在一定差異,而我們在分析體系和現實運用中都要照顧到。然后,他指出我們的很多綠色發展、創新報告在做指標時無法擺脫GDP的影子,以經濟總量主導的指標體系使得頭部城市每每處于優勢地位、在碳排放等市場可能會分得更多蛋糕,這不利于我們對GDP和人均GDP低的城市起到鼓勵作用。最后,他提到在不唯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可以用從不同的角度給一些城市不同的力度、相似的城市間互相比較等指標構建的方法給予更多城市的綠色發展以激勵。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羅蓉首先向莊教授團隊產出的報告成果表示祝賀,認為該報告在國內率先提出“綠色創新”這一全新概念,從綠色創新投入和綠色創新產出兩個方面構建分析框架,對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具有開創性意義。同時,她認為報告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綠色創新”這個概念深化和豐富了綠色發展的內涵,對長江經濟帶的創新驅動賦予了一個更為清晰的界定,為地方的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能夠有效引導沿江省市加強制度供給、研發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成果轉化。結合“綠色創新”內涵,她介紹了“十四五”時期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和新舉措。在新發展階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將貫穿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統籌兼顧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將成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根本方法。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長馬文杰認為指數編制是具有開創性的,意義重大。不僅重點突出,強調綠色創新,為政策制定提供了抓手,也為綠色金融投資提供了重要參考。馬文杰還肯定了指數編制的科學性。選擇指標體系的邏輯清晰,在綠色創新投入、產出2個維度下不斷拓展、細分;將長江經濟帶城市分為了上游、中游、下游分別進行指數編制,增加了可比性;數據來源公開透明,指數編制具有可持續性。最后,他建議可以增加綠色金融支持的維度,再將維度細化,比如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擔保等等;結合雙碳目標,加大對碳排放強度的分析,為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依據;做好政策分類,將有關金融支持的政策納入指標體系。

中國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周月秋認為該報告具有選題的戰略性、創新指數的前瞻性、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前景的應用性這四個方面的特點,學術水平較高,創新點比較突出。接下來,他提出要圍繞長江經濟帶區域均衡發展、有序推進生態治理、產業綠色轉型三個角度進一步思考。最后,他就綠色金融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了若干建議。

責任編輯:張洽棠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