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隴南武都郭河:勞務輸轉一對一助推鄉村振興

2021-12-10 16:17 中國發展網 王治 王斌
隴南武都郭河 鄉村振興

摘要:談心談話轉思想,共同攜手奔小康。通過結對幫扶開展談心談話,讓無業者有了“小康夢”。在推進勞務輸轉的過程中,結合本村村情民意,采取村委搭臺,結對幫扶人談心談話的方式,先后組織多名無意愿外出在家“待業者”到經常外出務工“創業者”家里,感受他們掙到錢后的家庭變化、傾聽他們家庭的生活變遷,激勵未外出務工人員從“要我出去”到“我要出去”,充分發揚勤勞致富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通過談心談話,積極調動群眾外出務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王治 記者王斌報道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區關于“加快勞務輸出,發展勞務經濟”的發展要求。今年以來,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郭河鄉緊緊圍繞武都區委、區政府“五看五比五促進”工作思路,在全力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的基礎上,超前謀劃,創新舉措,制定《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十個一對一”結對幫扶試點活動實施方案》,嚴格按照結對幫扶對象的需求,緊盯無外出務工意愿的貧困勞動力、脫貧監測戶、邊緣戶等重點人群中的閑散勞動力,采取“一對一、人盯人”的辦法,通過細化結對幫扶責任人職責,采取“傳、幫、帶”方式,用心、用情、用愛由村內致富帶頭人、合作社負責人等能人大戶以結對幫扶形成,拓寬未外出務工人員務工渠道和就業門路,增加他們的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談心談話轉思想,共同攜手奔小康。通過結對幫扶開展談心談話,讓無業者有了“小康夢”。在推進勞務輸轉的過程中,結合本村村情民意,采取村委搭臺,結對幫扶人談心談話的方式,先后組織多名無意愿外出在家“待業者”到經常外出務工“創業者”家里,感受他們掙到錢后的家庭變化、傾聽他們家庭的生活變遷,激勵未外出務工人員從“要我出去”到“我要出去”,充分發揚勤勞致富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通過談心談話,積極調動群眾外出務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自己富了不算富,帶動大家才算富。充分發揮村內能人社交廣、信息通、渠道多的優勢,鼓勵他們幫帶本村村民外出務工就業,既拓寬了就業門路,又增加了收入。營寨村村民成陳云,是村上公認的勞務輸轉能手,現年27歲的他一直在新疆建筑行業從事技術工作,已有近8年的外出務工經歷,這為他積攢了廣泛的人脈和就業渠道,如今,他當上了遠近聞名的包工頭,不僅城里買了房,買了小車,而且錢包也變的越來越鼓了,他在新疆走出了成功之路后,仍然不忘家鄉父老,今年來,他積極響應政府“就業一人,致富一戶”的理念,帶頭結對幫扶村里比較困難的成平社,成平社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長期在家務農,家里的經濟來源全靠幾畝花椒地,可以說是靠天吃飯,去年以來受暴雨災害影響,導致花椒減產,家庭收入減半,日子越過越緊。今年初,在成陳云的帶動下,他前往新疆務工,跟著村里的小輩干起了“支模”手藝,不僅學到了手藝,增加了收入,還還清了家里的債務,日子越過越紅火。

“以前在家里種地,一年下來收入才幾千元,現在我在工地上干活每個月最少可以拿到6000元工資,不但拿到了高收入,還學到了新技術,今年掙的錢還清了家里的債務,自己還能存點錢,現在打工收入一些,種花椒收入一些,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成平社高興地說道。

營寨村村民成廣英,是一位敢闖敢為的有為青年,在新疆務工多年,長期從事建筑業,既習得了一技之長,又拓寬了就業門路,勤勞肯吃苦的他,每天起早貪黑,辛勤勞動,在短短的幾年間,通過自己的努力增加了家庭收入,改變了貧困面貌,提高了生活水平。今年,成廣英在鄉黨委政府的鼓勵下,堅持一個能人樹立一個榜樣,一個能人帶動一方群眾,帶頭結對幫扶侄兒成劉利,帶他一同前往新疆務工,一方面打消了成劉利外出務工交流障礙方面存在的疑慮,另一方面也因為有幫帶作用穩定了就業環境,實現了家庭增收。

“這兩年我跟著伯伯出去務工掙了近6萬元錢了,以前沒有手藝,全靠種地養家糊口,現在好了,學到了手藝,出門也能掙份輕松錢,跟著他沒錯,也非常的感謝他。”這是侄兒成劉利的真情感言……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發揮好能人的帶動作用,對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至關重要。郭河鄉始終堅持以“輸轉一人,致富一戶,帶動一批”為目標,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之一,積極發揮鄉村能人“領頭雁”的帶動作用,讓他們用自己的務工創業經歷,引導未就業者樹立良好的擇業觀,在發展產業的同時,通過勞務輸轉方式增加收入,讓他們成為勞務輸轉的領頭人。

下一步,武都區郭河鄉將持續推進“勞務輸轉一對一”工作舉措,堅持產業發展與促進就業“兩手抓”,積極鼓勵致富能人發揮“領頭雁”的帶動作用,全力加快輸轉進度,做到能輸盡輸、能轉盡轉,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群眾收入穩定,助推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