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報告:改革開放的紅利仍然十分可觀

2021-12-20 17:24 中國發展網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開放 政策紅利

摘要:中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激發出經濟發展的長期動力的可能性或者空間還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在1998年到2007年的八年時間中,改革的力度貢獻了年均經濟增長率兩個百分點,持續這樣一個改革的力度二十年,能夠保證未來二十年也能夠單單靠深化改革保證中國經濟增長每年2.11個百分點,簡單來說,改革開放的紅利仍然是十分可觀的。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數據月度分析會在線舉辦,本次分析會聚焦的問題是“維護短期平穩復蘇  激發長期增長動力”。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尹恒發布月度主報告。報告認為,中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激發出經濟發展的長期動力的可能性或者空間還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在1998年到2007年的八年時間中,改革的力度貢獻了年均經濟增長率兩個百分點,持續這樣一個改革的力度二十年,能夠保證未來二十年也能夠單單靠深化改革保證中國經濟增長每年2.11個百分點,簡單來說,改革開放的紅利仍然是十分可觀的。

報告分析指出,宏觀經濟整體上呈復蘇態勢。今年,隨著外需持續上揚和經濟動能的逐漸恢復,中國宏觀經濟整體呈現了復蘇態勢。但是在下半年特別是從第二季度開始,復蘇態勢有所放緩??偟膩砜?,今年預計整體增速能夠達到8.1%,年內完成6%的增長目標是沒有問題的,兩年平均5.1%,稍低于2019年增速。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顯示,工業企業回歸常態。1-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同比增加10.1%,兩年平均6.2%。在疫情前,2019年是5.6%。從這里可以看出工業企業還是回歸了常態。從三大部門分類來看也可以得出這一結果。

支持宏觀經濟整體復蘇的原因是就業形勢穩定,隨著整體經濟的逐漸復蘇,城鎮調查失業率在下降,居民收入的增長是穩定的。到11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5%,低于去年同期,也低于2019年同期的5.1%。31個大中城市的調查失業率前十一個月為5.1%,基本和這幾年的趨勢是一致的,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第三個支持總體復蘇態勢的是進出口。進出口延續了強勁增長態勢,11月份,以美元計中國出口同比累計為31.1%,兩年平均16.6%,同比出口11月份保持了高速增長,11月份進出口達到710.8億美元,是年內第二高,10月份是第一高。從外需來看,增長勢頭相當強勁。

總體經濟形勢呈現復蘇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外需強勁,外匯儲備充足,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匯率穩定表明國際市場對中國的信心比較充足,這給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政策增加了很大的底氣。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大為改善,隨著經濟逐漸走出疫情沖擊,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額出現了很大的增長,目前為止,最新數據是十月份,前十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達到71649億元,同比增長42.2%,兩年平均增長22.3%,這一數據在2018年同期為11.8%,2019年同期是虧損2.1%,總體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今年效益是很好的。

報告提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國內消費持續低迷,從今年境外引起的疫情反復,極端天氣引起的災害險情,導致部分消費領域增長放緩,消費復蘇進程嚴重受挫,消費水平不僅沒有進一步向長期趨勢線回歸,下半年可以認為是急轉直下的態勢。在前11個月,社會零售商品總額累計同比增長13.7%,兩年平均只有4.5%,比上半年回落1.3個百分點,而且與正常年份2018年、2019年9.7%、8.6%相比,差不多只有它的一半。如果再往以前的長期增速來看,消費增速都是有兩位數的,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目前消費需求維持在低位,而且這些年持續探底趨勢沒有得到扭轉。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2%,不足上半年增長速度的一半,兩年平均只有3.9%,2018年、2019年這一可比數字是5.9%和5.2%,如果再做一個長期趨勢線,最近這些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30%左右回落到現在的5.2%的增速,應該可以用投資低迷這個詞來形容了。

民間投資處于低位,持續萎縮。前十一個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額同比增長7.7%,也只有上半年增速的一半,兩年平均3.8%,在2018年、2019年正常增速是8.7%,2019年下降4.5%,近十年來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30%左右持續回落到現在大概是兩年平均3.8%,這也是一個相當低位的水平。由于內需的兩個方面,消費和投資持續低迷,前面我們看到今年經濟對外需的依賴性很大。三季度進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拉動貢獻率是1.9%,從長期趨勢來看,這個外需貢獻在十幾年來是同期最高的,在內需恢復不充分、消費投資低迷的情況下,今年外需確實起到了穩定復蘇的功能,但是應該注意到近年來的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以及新冠疫情疊加,使得外需的不確定性陡然放大,外需這種強勁和不確定性掩蓋了內需走弱和疲弱的矛盾,這與當前加快建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明顯相悖。

下行壓力加大的另外一個側面,可以從生產側和需求側價格分化來認識。從這張圖可以看到,7月份以來CPI和PPI的剪刀差喇叭口越來越大,11月份盡管出現了拐點,CPI拐點出現在10月份,PPI拐點出現在11月份,盡管喇叭口有所收縮,但仍然達到了10.6%,這是近三年來的第二高點。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目前已經超過了疫前的水平,再疊加國內能耗雙控和遠期雙碳目標的影響,企業成本和PPI價格指數急劇上揚,使得生產側和需求側價格明顯分化,表明成本沖擊造成的價格傳遞效應是很弱的,中國特別是下游的中小型企業、民營企業面臨的壓力、成本分擔的壓力是特別巨大的,所以,廣大下游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是非常不利的狀態,影響到我國市場復蘇的前景。

總體來看,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復蘇進程相當復雜,影響中國經濟復蘇進程的力量既有外生因素,也有內生因素,既有短期波動也有周期性調整,也有長期性結構因素的沖擊,也有政策協調的因素等多重因素疊加,非常復雜。經過疫情反復,極端天氣的出現,大宗品價格高啟和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房地產、碳排放等結構調整的政策疊加,中國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在今年下半年以來持續上揚,經濟復蘇的進程有所放緩。

報告提出以下兩方面的政策建議。一方面近期應該運用多種政策工具維持平穩復蘇,具體包括:

一是財政政策可以更加積極。今年財政收入是到十月份為止,到目前為止財政收入同比增長是14.5%,支出增長是2.4%,14.5%的數據比2019年(8.2%增長速度)正常年份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還要快,所以,今年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還是比較快的,但是支出速度收縮的非常明顯。2019年正常年份同期相比落后了兩個百分點,從財政赤字表里看得很清楚,今年財政赤字同比減少55%,比2019年同期減少45%,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的節奏明顯比去年放緩,發行規模同比巨降,從這兩個角度看財政政策事實上轉入收縮的狀態,所以,我們認為近期財政政策應該更加積極來保證財政支出的強度,加快財政支出的速度。

二是從貨幣政策來看,貨幣政策還存在著適度寬松的空間,從數據來看今年確確實實10月份M2同比增長8.5%,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2個百分點,跟2019年正常年份差不多,但是由于今年前面大家已經看到三駕馬車中國內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都是在急劇收縮,所以,貨幣政策應該走向更加適度寬松的狀態。從社會融資存量和增量來看,今年財政貨幣政策總體看,今年到目前為止還是趨緊的。

三是近期政策應該多管齊下提振居民消費信心??梢赃m時出臺消費導向的減稅降費政策和民生導向的收入補貼措施??梢赃m時考慮對提振居民消費、提振居民信心方面、增加居民收入方面發力。

四是千方百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計的維護市場主體的活力,穩住中國經濟的基本盤。

另一方面長期政策建議,繼續堅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激發長期經濟增長的動力。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