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穩”基礎 積蓄“進”力量
摘要:高技術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40.8%、24.3%、10.2%。
杜壯
國家統計局近日出臺的一季度經濟數據,用四個“快速增長”詮釋了高技術產業的穩步增長。
一是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快速增長。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7.7個百分點,對于穩定工業生產發揮了積極作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增速分別比服務業增長快6.8個百分點和4.8個百分點,成為服務業發展的亮點。
二是高技術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40.8%、24.3%、10.2%。
三是高技術產業投資快速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7.0%,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7.7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2.7%、14.5%。
四是利用外資快速增長。高技術產業引進外資同比增長50%以上,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增長達到57.8%。
這些變化顯示出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增長引擎作用繼續顯現,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依然穩健。
實際上,高技術產業規模體量不大,地位卻很“關鍵”。作為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領域,高技術產業的強勁增長非一日之功。一方面,國家及時出臺的減稅降費、加大對創新的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政策,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另一方面,我國龐大的市場需求,加速了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市場應用,催化了高技術產業的發展。
不過,對于一些新興產業在內的高技術企業來說,挑戰依然存在。在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推動下,我國經濟出現好于預期的恢復,但今年3月以來,各地新興產業發展面臨的來自內外環境、技術、市場等不確定因素正在持續增加,外部風險日益復雜。對于高技術產業來說,受到原材料價格高漲及“雙碳”目標約束、技術壁壘高筑和供應鏈遭遇阻滯等因素的疊加,導致生產經營成本節節攀升、利潤持續下滑,威脅到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亟須加大保供穩價和幫扶力度,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內外挑戰之下,中國經濟所面對的不僅僅是需求萎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而是超出此前預期的更大挑戰和更嚴峻的形勢。因此必須要堅定信心,夯實“穩”的基礎,積蓄“進”的力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同時,抓住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改革契機,優化創新空間布局,加快推動從產業分工轉向深度融合,更好地發揮區域聯動作用和產業協同效能。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