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專家:老齡社會視角下的“互聯網+”應把數字無障礙作為技術倫理準則融合到產品服務設計中

2022-05-30 11:32 中國發展網
數字化 老齡社會 無障礙設施

摘要:應該從維護老年人在數字社會中的人格尊嚴和主體性,保障老年人享有平等的數字選擇權出發,把數字無障礙作為老齡時代的重要公共政策安排。要切實有效為提高老人數字化生活品質提供政策支持。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日前,老齡社會30人論壇專題研討會(53)在線舉辦,研討會由深圳市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老齡社會30人論壇和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院共同主辦,信息社會50人論壇聯合主辦。本期研討會話題是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老齡社會視角下的“互聯網+”。老齡社會30人論壇輪值主席徐永光建議,在科技創新和市場領域以及公益部門,應該把數字無障礙作為技術倫理準則融合到產品服務以及軟件的設計中去。

徐永光在致辭中表示,持續兩年半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老齡社會的挑戰顯而易見,"柳葉刀"發布的疫情期間中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務一文指出,疫情中老年人,特別是空巢老人已經成為心理健康問題的重災區。對老人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的除了疫情沖擊,還有信息溝通不暢,加劇了老年人生活的不變。數字鴻溝不僅影響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還加劇了空巢老人、高齡老人、獨居老人的照看難度。

5月17號是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今年的主題是面向老年人實現健康老齡化的數字技術,體現了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對促進老年群體健康生活的重要份量。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最新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網民規模達到1.1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3.2%。但是另外一個數字表明,在這些老人當中只有30%能夠獨立完成出示健康碼、行程碼的活動,23%可以在網上購買生活用品,20%能夠上網查找信息。也就是說每5位老年人只有1位能夠相對嫻熟的使用手機完成這些操作。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林也曾表示,我們這個時代能夠取得如此大的社會和經濟成就,數量日益龐大的老年人群體實在是功不可沒,他們理應得到我們的關心和幫助。事實上老年人非但沒有平等享受高科技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數字紅利,反倒面臨著越來越難以跨越的數字鴻溝。許多人因而陷入了困境,成為數字難民。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政府的數字化管控措施,那些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成了無碼者,沒有碼寸步難行。

因此,應該從維護老年人在數字社會中的人格尊嚴和主體性,保障老年人享有平等的數字選擇權出發,把數字無障礙作為老齡時代的重要公共政策安排。要切實有效為提高老人數字化生活品質提供政策支持。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