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孫維:推動銀發經濟發展不應局限于養老服務行業

2022-03-05 11:00 中國發展網
銀發經濟 老齡社會 適老化改造

摘要:地方推動銀發經濟,關鍵是要立足當地特點,搭建起一個具備持續性、協同性、集聚性的示范體系,引導關鍵企業進入其中。只有這樣,才能培育一個多行業、多領域相融合的新興銀發產業,形成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新型銀發經濟。

當前,黨和國家正高度重視發展銀發經濟。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廣播電視臺播音部主任孫維認為,從國家到地方,銀發經濟可謂肩負順應老齡社會新需求和推動經濟社會新發展的雙重任務,空間無限,機遇重重。第一,可以促進老齡用品和相關服務,有利于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第二,可以倒逼市場和社會創新,有利于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助推產業升級。第三,老齡群體的財富積累為資本市場帶來了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有利于構建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增長到106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增長至33%,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全國人大代表孫維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地方和企業對發展銀發經濟的認知還停留于老齡產業、養老產業的層面上,甚至降維為單一的養老服務行業,嚴重束縛了自己的頭腦和手腳,結果就是抱著金碗要飯,身居寶山缺錢,捉襟見肘,處處碰壁。例如投入大量土地和稅收優惠,推動以養老為主題的“養老小鎮”或以健康為主題的“健康小鎮”,結果卻入不敷出;引進國外養老集團入駐成立高檔養老社區,結果卻床位空置;建設以養老或醫養結合為主題的產業園區,結果卻門可羅雀。

實際上,老齡化的表征是人口年齡結構的趨勢性變化,實質是長壽、少子、遷移、單身、人機結合等種種人的基礎性變化,以及與政治外交、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傳統、利益分配等調整相疊加的復雜性變化。因此,對很多地方和企業而言,過去20年的生存與發展正是得益于第一次人口紅利;而未來20年的生存與發展,就將取決于現在對此的認識和準備程度。

具體而言,第一,要改變對老齡群體的傳統認知。2020年起,“60后”將開始陸續步入60歲。與傳統的老人相比,60后將是全新一代的老齡群體。他們的壽命更長,健康意識更強,收入更多,受教育程度更高,生活預期更豐富?;谶@些新的特征,60后正在成為新一代的老齡群體。他們有著更強烈的購買力,也有著更強烈的購買愿望、要求和動機。

第二,要理解老齡群體的消費特點。與年輕群體不同,老齡群體消費有很多不同之處:一是更多地為家人消費,如買給孫輩的玩具,買給全家吃的蔬菜水果;二是更多地關注產品和服務的品牌和質量,如老字號的食物、大品牌的家用電器等;三是更多地注重產品和服務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如保健食品的作用、家庭用品的便捷性和耐用性等。四是更多地受價格因素的影響,容易受特價、清倉的吸引而消費。

第三,要認清老齡用品的消費對象。正如很多玩具都是大人、老人買給孩子的一樣,很多老齡用品的購買者并非老齡群體,而是老齡群體的兒輩或孫輩。每逢過節和老人生日,年輕人傳統上都要為家里的老人購買禮物。很多價格不菲的保健品和衣帽服飾、電子產品、小家電,這些老齡群體平時很少購買的物品,恰恰是年輕人買來孝敬老人的首選之物。但是,在家庭重大支出上,老齡群體還是很有決定權的。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中國家庭重大支出有46%是由老人說了算,37.3%是老人與子女共同協商,只有16.7%是由子女說了算。

全國人大代表孫維認為,在推動銀發經濟發展時,一定要要結合當地老齡化特點,理清思路,科學施策。例如對企業來說,政府提供的土地和稅收優惠固然重要,但這些舉措都只是“節流”,還算不上“開源”。特別是銀發經濟剛剛興起,還沒有形成很好的商業模式,有很強的不確定性,需要大量的嘗試和創新。為此,政府一是需要為企業提供全面完整的人口數據,如各年齡群體的分布情況、收入水平、家庭狀況、需求特征等。二是可以參照無人駕駛試點區域,為企業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重要的環境和政策支持。例如,通過建設適老化試點街道,為構建適老化社會提供試點;通過實施養老服務負面清單制,嘗試多樣化養老產品與服務;通過設立免費WIFI覆蓋區域,推動智能化與老齡化的融合發展之路。

更重要的是,政府在構建銀發經濟產業鏈時,一定要跳出“養老服務”“養老產品”的小圈子,找到能夠在推動銀發經濟發展中催生“化學反應”的“關鍵企業”。舉例來說,一是從事新材料研發的企業,推動研發成人紙尿褲、護理墊、護理濕巾的新材料,老人衣服鞋帽的新材料等。二是從事人工智能企業,推動研發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傳感、智能監測、智能評估等新技術。三是新型人力資源企業,推動老齡人才開發、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培訓等新職業。四是平臺企業,推動建立在適老化基礎設施上的創新型政務和社會支撐平臺,為全齡群體提供全面的管理和政務服務產品,完善各類社會組織分工,形成新的生態結構。五是新型技術評價或適用性評估實驗室,推動環境無障礙產品、社會適老化產品的質量提升和市場普及。

地方推動銀發經濟,關鍵是要立足當地特點,搭建起一個具備持續性、協同性、集聚性的示范體系,引導關鍵企業進入其中。只有這樣,才能培育一個多行業、多領域相融合的新興銀發產業,形成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新型銀發經濟。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