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跳出價格看物價何以穩定

2022-07-28 16:27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能源安全 糧食安全

摘要:在商品價值以市場價格體現時,其變化往往為市場供求關系所決定。圍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實施,對物價穩定可謂影響巨大。

王曉濤

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運行總體平穩。坦率地說,這一可喜成績讓人多少有些驚訝。一方面,國際市場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引發的輸入性通脹浪潮幾乎席卷全球,甚至導致一些采取激進刺激需求政策的國家出現全面通脹;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復蘇以及商品物流的影響依然存在,有時甚至嚴重影響到企業生產的連續性和商品正常的市場供應。

穩物價,既離不開價格管理部門有力度的監管調控,也離不開長期以來向縱深推進的價格改革,即縮小政府定價范圍,實行并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價格管理機制,有效推動價格形成的機制化、透明化。不過,成績的背后,價格并非唯一因素。

以貨幣政策為例。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一直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并不因為短期的經濟波動而過度使用貨幣政策工具。正是由于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才奠定了物價穩定的貨幣基礎;相反,歐美國家的此輪通脹,與其選擇的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導致總需求過于旺盛密切相關。

在商品價值以市場價格體現時,其變化往往為市場供求關系所決定。圍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實施,對物價穩定可謂影響巨大。

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方面,不論是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還是建設高標準農田,根本目的就是保證糧食供應。的確,糧價是百價之基。糧價穩,穩物價就有了堅實的基礎。正是由于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今年夏收小麥產量高、品質好,加之我國糧食庫存充裕,讓我國在國際糧價大幅上漲時充滿底氣。

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方面,我國著力保持能源供應鏈產業鏈安全,推動煤炭優質產能釋放,通過穩煤價來穩電價、穩定用能成本,居民用電、用氣價格始終保持基本穩定。能源供應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為穩生產和穩定能源價格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顯然,對于物價穩定,國家戰略和宏觀政策功不可沒。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