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成為物流大國,2021年社會物流總額超過330萬億元
摘要: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物流大國。2021年,社會物流總額超過330萬億元,較2012年翻了近一番,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快遞業務量等位居世界前列,物流業總收入將近12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
中國發展網訊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天上午舉行線上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相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介紹,《規劃》緊密結合現代物流面臨的經濟社會形勢和行業發展趨勢,對“十四五”時期現代物流發展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要求,對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也作出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重大戰略部署,概括起來有4方面內容需要重點關注。
一是構建“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規劃》結合我國經濟產業布局、現代物流發展空間格局,提出構建國內國際緊密銜接、物流要素高效集聚、運作服務規模化的“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重點依托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和主要城市群、沿海沿邊口岸城市,促進國家物流樞紐協同建設和高效聯動,對內建設串接東中西部、連接南北方的“四橫五縱”9條國內物流大通道,提升相關城市群、口岸城市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和規?;\行效率;對外建設“兩沿十廊”國際物流大通道,包括沿海、沿邊物流走廊以及10條國際物流通道,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強化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多元化國際物流通道輻射能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找準定位發揮現代物流先導性作用。此前已出臺的現代物流相關政策規劃中,多次強調現代物流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兑巹潯方Y合構建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的新形勢、新要求,將有關“三性”作用的表述調整為“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這看似簡單的文字順序調整,背后隱含著深層次含義,就是要積極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總體要求,更加重視和充分發揮現代物流先導性作用,創造適宜產業發展的低成本、高效率物流條件,支撐和推動產業布局調整、要素配置優化、發展模式創新,建設更為合理、更加均衡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支撐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三是加快推動現代物流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物流大國。2021年,社會物流總額超過330萬億元,較2012年翻了近一番,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快遞業務量等位居世界前列,物流業總收入將近12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但同時,現代物流“大而不強”問題突出,規模經濟效益釋放不足,組織化、集約化、網絡化、社會化程度不高,缺乏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存量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東強西弱”、“城強鄉弱”、“內強外弱”,與世界物流強國相比仍存在差距。對此,《規劃》綜合采取措施,提升物流企業競爭力,提高物流服務質量效率,加快發展多式聯運,補齊相關細分領域短板,健全“通道+樞紐+網絡”運行體系,完善現代物流發展制度環境,通過上述措施協同發力,積極推動現代物流實現由大到強轉變。
四是創新思路培育發展樞紐經濟通道經濟。發展現代物流的最終目的和主要成效集中體現在支撐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上。對此,《規劃》綜合近年來各地發展實踐和物流基礎理論研究成果,提出“培育發展物流經濟”,促進現代物流與區域經濟互促發展、良性互動。一方面,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設施,集聚物流要素資源,帶動相關產業要素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具有區域集聚輻射能力的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物流樞紐經濟;另一方面,提升“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沿線物流基礎設施支撐和服務能力,優化通道沿線產業布局與分工合作體系,打造基于物流大通道的經濟產業走廊,培育發展物流通道經濟,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