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中國特色自貿港海南蓬勃興起

2023-03-30 17:24 中國發展網
鄉村振興

摘要:五年來,海南推動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實現了從“順利開局”到“蓬勃展開”到“進展明顯”再到“蓬勃興起”的喜人變化。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羅津 記者王心武報道  3月29日,海南省召開“蓬勃興起正當時——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五年來進展成效”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五年以來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基本情況。五年來,海南推動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實現了從“順利開局”到“蓬勃展開”到“進展明顯”再到“蓬勃興起”的喜人變化。

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斌介紹,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宣布黨中央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揭開了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篇章。黨中央賦予海南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即“三區一中心”的重大使命,凸顯出海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總體方案出臺,制度設計戰略框架成型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了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即: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到2035年,自由貿易港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以自由、公平、法治、高水平過程監管為特征的貿易投資規則基本構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

在自由貿易港制度設計上,提出了“5個自由便利和1個安全有序流動”,分別是: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我分別稍作闡釋。在貿易自由便利方面:對貨物貿易,實行以“零關稅”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對服務貿易,實行以“既準入又準營”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舉措。在投資自由便利方面,實行“非禁即入”制,大幅放寬海南自由貿易港市場準入,進一步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在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方面:圍繞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分階段開放資本項目,有序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與境外資金自由便利流動。在人員進出自由便利方面:針對高端產業人才,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在運輸來往自由便利方面:實施高度自由便利開放的運輸政策,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和航空樞紐。在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方面:在確保數據流動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擴大數據領域開放,培育發展數字經濟。

在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實踐中,清晰形成了“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一本”即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根本遵循;“三基”即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為制度基石,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備受境外投資者關注,以國家立法的形式把海南自由貿易港主要的政策制度予以確立,進一步提高政策制度的權威性、穩定性、可預期性;“四梁”即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為目標定位;“八柱”即以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營商環境、生態環境、經濟發展體系、社會治理體系、風險防控體系、組織領導體系為穩固支撐。關于“一本三基四梁八柱”,屏幕上已經顯示出來,是通過一種建筑的形式形象地說明,也便于大家能夠了解和理解。

高質量發展,五方面展現喜人成績

五年來,海南無比珍惜黨中央賦予海南的歷史機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積極應對改革開放進程中的諸多挑戰和新冠疫情的嚴重沖擊,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5.6%,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5.4%、8.2%。反映自貿港特征的外向型經濟指標表現亮眼,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五年年均分別增長23.4%、17.7%;經濟外向度五年提高15個百分點,2022年達34.7%;實際使用外資2018、2019、2020年連續三年翻番,五年年均增長63.5%,五年總額超之前30年總和。

自貿港建設開局起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重大突破。逐步構建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三張“零關稅”清單、企業和個人15%所得稅、加工增值貨物內銷免關稅等180多項政策文件落地生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縮減為27項、全國最短,經營主體五年增量超過之前30年的總和。截至目前,經營主體增速連續36個月保持全國第一;全面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準備,主要包括64項工作任務、31項建設項目(口岸建設、海關查驗設備等)和27項壓力測試事項,都在緊鑼密鼓推進,確保今年具備封關硬件條件、明年完成封關各項準備、2025年底前實現全島封關運作;狠抓制度集成創新。致力于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和公開、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累計發布制度創新案例134項。極簡審批成為全國標桿,率先探索“承諾即入制”“準入即準營”改革。去年年底,我們掛牌成立全國首家營商環境建設廳,“一體四面”統籌推進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據共享、社會信用等工作。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海南以調結構、增動能為重點,加快構建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投資新政三年計劃為牽引,加快產業轉型,打造若干創新產業鏈條,不斷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堅決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擺脫“房地產依賴癥”,非房地產投資占比五年提高18.2個百分點。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占全省GDP比重由53%提升至70%;現代航運物流擴容增量,國際定期貨運航線新增13條,洋浦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2.9倍;數字經濟、石化新材料、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產業產值均超千億元;重點園區產業化、產業集群化成效明顯,2022年13個自貿港重點園區累計完成投資1261.5億元,實現營收超過1.8萬億元、同比增31.6%,以不到2%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省超三成的投資和超五成的稅收。堅持創新驅動,用好用足自由貿易港各項政策,集聚科技創新要素,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前沿、地方急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溫度、深度、緯度“三度”優勢,種業、深海、航天“陸???rdquo;三個未來產業發展壯大。部署打贏科技創新三年翻身仗,建立起“1+2+5”國家級科創平臺,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近五成、增速連續3年保持全國前二。去年,崖州灣實驗室掛牌運行,“深海勇士”號成功布設海底原位科學實驗站,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開工,海南已經躋身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大陣營。加快推進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高端購物、醫療、教育三大境外消費回流逐漸成為自貿港“金字招牌”,離島免稅銷售額五年超1300億元。

空間布局優化調整,區域協調發展打開新局面。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突出城鄉一體、陸海統籌、山海聯動,把全島作為一個整體來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著力打造“三極一帶一區”,區域發展特色更鮮明。強化規劃引領、制度管控和科技支撐。實施“機器管規劃”,減少人為干預,增強空間規劃剛性。嚴格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推行集中連片造大田、土地新政、“土地超市”,有效保障用地用林用海。提質升級基礎設施,美蘭機場投用“雙跑道”,“跨海環島城際化”鐵路網繼續完善,全國首列高鐵公交化市域列車開通運營。“豐”字型+環島高速路網基本成型,“縣縣通高速”、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全面實現。市場化手段推動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過海時長縮短至1.5小時。首條國際海底光纜建成商用,千兆光網和5G網絡覆蓋率持續攀升。智能電網綜合示范省基本建成,年戶均停電時間縮至8小時。

生態文明建設縱深推進,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一流。海南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躋身首批5個國家公園行列,并成為全國首個完成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的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是十分珍稀的標志性保護物種,這一野生動植物種群以及一系列的動植物資源,都得到恢復并逐年增加。其中,海南長臂猿的數量由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之前的4群27只,截至2022年8月增加到6群37只。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74%、清潔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達10.5%,遠超全國平均水平。率先在全省范圍內推行“禁塑”,重點行業場所生物降解塑料替代品占有率達81.6%。防范塑料垃圾污染,可降解塑料袋包裝用品占有率達到了81.6%。裝配式建筑面積在連續四年翻番的基礎上,去年占新建建筑面積比重超60%。“六水共治”攻堅戰全面打響,對水環境、水生態實行治理和修復,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94.9%,實現全島生活垃圾“零填埋”。另一方面,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邁出新步伐。取消近2/3、共12個市縣的GDP考核。初步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創新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發布全國首個國家公園GEP核算成果,就是生態產品價值的核算成果。13個“兩山”轉化項目先行先試。掛牌成立海南國際藍碳研究中心,去年成功完成藍碳首單交易。2022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8.7%, PM2.5濃度下降到12微克/立方米。

基本公共服務全方位提升,民生福祉持續改善。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64.97萬農村貧困人口與全省人民一道實現全面小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12年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135家就業驛站覆蓋全省,五年城鎮新增就業7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5萬人。開展平價菜保供惠民行動,重塑菜籃子供應保障體系。創新推出安居房解決本地居民和引進人才住房問題,三年已開工建設10萬套。大力引進島外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現在很多其他省市優質的中學、小學,包括一些知名的醫院都紛紛落地海南,我們積極引進到島內,在“家門口上好學”和“小病不進城、大病不出島”正成為現實。公共文化設施不斷完善,省會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設施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創建扎實推進,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