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銀行資產規模超265萬億元
摘要:目前我國上市銀行包括6家國有大型銀行、10家股份制銀行、30家城市商業銀行和13家農村商業銀行。
中國發展網訊 中國銀行業協會昨天(16日)發布《中國上市銀行分析報告2023》。我國59家上市銀行資產規模已經超過265萬億元,是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的主要力量。
報告顯示,目前我國上市銀行包括6家國有大型銀行、10家股份制銀行、30家城市商業銀行和13家農村商業銀行。2022年,58家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對公貸款余額超過84萬億元,同比增長12.5%;上市銀行對公貸款占全部貸款規模比重接近6成。
據介紹,《中國上市銀行分析報告2023》是由中國銀行業協會會長田國立擔任學術顧問,并邀請原銀保監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擔任特別顧問,共有14家機構和50多位銀行業界的專家參與撰寫,深入關注上市銀行的公司治理相關研究,以期為推動銀行業公司治理研究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為業界和監管部門提供有關中國上市銀行最新發展動態的重要參考。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邢煒表示,2022年,上市銀行延續穩健發展態勢,堅持“規模、結構、效益、效率、質量”動態均衡發展,在規范公司治理、加快業務變革、強化風險管理、推進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取得成效。董事高管履職能力提升,公司治理不斷完善,ESG信息披露質量持續提升,資產負債規模穩步增長,資產負債結構持續優化,資產質量保持穩定,輕型化轉型初顯成效,為服務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穩固、可持續的金融支撐。
浙商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張榮森表示,中國上市銀行隊伍壯大至59家,資產規模超265萬億,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84%,是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中國上市銀行分析報告》展現了上市銀行的全貌,也為其發展問診把脈、出謀劃策,值得深入學習。
數據顯示,2022年,58家上市銀行對公貸款余額超84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對公貸款占貸款規模比重為59.05%,較上年提升1.06個百分點,對制造業企業、科創企業、涉農領域、普惠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領域給予信貸資源傾斜。其中,58家上市銀行制造業貸款余額共計14.59萬億元,占公司類貸款的比重達17.4%;已披露相關數據的53家上市銀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14.42萬億元,同比增長27.8%,比貸款余額增速高11.3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利率持續下降,普惠小微業務客群下沉特征明顯;已披露相關數據的55家上市銀行綠色信貸余額達到16.39萬億元,同比增長45%,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綠色轉型。
與此同時,經濟周期波動之下,上市銀行經營仍面臨挑戰。“凈息差收窄,經營壓力增大,資產質量承壓,銀行估值偏低,外部資本補充不易。”張榮森分析,新形勢下如何平衡兼顧資本、規模、質量、效益,走出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是新時代給銀行業的考題。
在此背景下,浙商銀行“壘好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壓艙石”的經營策略應運而生,通過優化調整資產結構,持續牽引客戶結構和收入結構的調整。據了解,經過一年多實踐,成效開始顯現。截至2023年6月末,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實現營收95.17億,同比增長26.71%,占全部營收的比例達到29.58%,同比提升5.24個百分點;非息收入占比提升1.07個百分點至27.86%,綠色中收增幅達47.6%。
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表示,浙商銀行提出構筑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的經營戰略,是銀行規避風險的主動舉措,是提高銀行自身價值、維護金融穩定的主動擔當,是對銀行功能的重新定位,目的在于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順應發展大趨勢,有助于提高估值水平。
多家銀行表示,未來還將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以及民生消費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恒表示,我們將持續發揮供應鏈金融和零售業務優勢,重點關注產業鏈、專精特新、鄉村振興以及其他國家政策引導的小微客戶,為小微客戶群提供有溫度的綜合金融服務。
浙商銀行副行長景峰表示,工信部等五部委發布了支持制造業“一鏈一策一批”融資促進方案,幫著整個重要產業鏈上的這些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我們也打算在下半年全力響應這項政策,真真正正提升我們在“小微”的信貸融資方面的服務質效。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