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全面深化改革 助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天府樣板”

2024-02-05 12:10 中國改革報
高質量發展 全面深化改革

摘要:數據顯示,2023年,四川天府新區新增經營主體25400戶、同比增長7.86%;新簽約引進產業化項目91個、協議投資額509、9億元;年度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29.96億元,惠及經營主體18萬戶次。

十年來,四川天府新區謀劃實施引領性、突破性、首創性改革措施,形成了一批“天府經驗”和“天府方案”,如今已呈現出公園城市多維全景的改革創新發展勢能

4c53ccbe-cd55-4dea-9e5a-acbcce65a015

科學城和興隆湖(攝影:馬驥)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 李凌晨

臘八節后,巴蜀大地處處洋溢著濃濃的迎春氣息。碧波蕩漾的興隆湖畔,陽光明媚,水光瀲滟;黃昏時分,在這里工作的人們,愜意漫步在狹長的湖畔綠道上,洗去一天的疲憊……

四川天府新區2014年10月由國務院批復設立,是全國第11個國家級新區,規劃面積1578平方公里,今年將迎來十周歲生日。十年來,四川天府新區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堅持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分類推進,聚焦公園城市綜合功能、創新策源轉化功能、內陸開放門戶功能、現代產業旗艦功能等重大部署和關鍵環節,謀劃實施引領性、突破性、首創性改革措施,形成了一批“天府經驗”和“天府方案”。

全國首個中央法務區建設經驗入選“中國改革2021年度典型案例”唯一省級特別案例。“四川天府新區以創新構建指標體系推動公園城市高質量發展”改革經驗做法獲評“中國改革2022年度特別案例”;“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體教融合賦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等16項改革案例獲省市宣傳推廣。改革工作在全省連續保持著“排頭兵”的強勁位勢。

創建天府中央法務區

營商環境創新改革站上新起點

2023年4月12日,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稅添外商企業發展動能”為主題的政企交流暨倡議活動在成都舉行?;顒蝇F場,30名外商投資企業代表參觀了天府中央法務區,真切感受到了四川天府新區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方面的顯著成效。

近年來,四川天府新區創新建設天府中央法務區四川省稅收法律服務中心,著力打造“稅收法治實踐先行區”,為建設一流營商環境凝聚強大稅務動能。該區創新應用“楓橋經驗”,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制定《關于加快推進天府中央法務區四川省稅收法律服務中心建設的意見》,建立和運行“首席負責,全省團隊支撐,省、市、縣三級響應”的涉稅爭議解決機制。

目前,天府中央法務區四川省稅收法律服務中心已吸引33名國內知名行政法、財稅法專家教授、法官、律師和系統內82名專業人才入駐,2023年以來服務經營主體300余家、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4000余萬元。撰寫的《稅務執法疑難問題白皮書》《涉稅裁判文書分析報告》等各類法治理論研究產品,為全省稅收法治建設提供政策指引。

天府中央法務區的例子,是四川天府新區以改革助力打造良好發展生態的一個縮影。新時代10年來,針對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制約發展的問題短板,四川天府新區堅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聚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已從1.0版升級至5.0版。其中,2023年推出的5.0版共推動98項改革措施。2021年2月5日,天府中央法務區在四川天府新區正式揭牌,這是全國首個在省級層面提出和推動實施的法律服務聚集區,四川天府新區以此凝智聚力,把法治打造成最好的營商環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四川天府新區圍繞“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塑造產業發展優勢”等7個方面,系統謀劃了一系列試點任務、設計改革事項,研究形成《四川天府新區集成授權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爭取到省級授權事項4項、省級支持事項18項,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活力。

數據顯示,2023年,四川天府新區新增經營主體25400戶、同比增長7.86%;新簽約引進產業化項目91個、協議投資額509、9億元;年度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29.96億元,惠及經營主體18萬戶次。

構建公園城市指標體系

為中國式公園城市建設探路破題

“從辦公樓下來,穿過一片綠地,就能來到湖邊。在這樣的環境里工作,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是一種享受。”2020年10月,鄭亮結束了12年“北漂”生活,來到成都超算中心工作。

作為專門研究高性能計算軟件的人才,鄭亮一直有著致力于解決國產超算應用“卡脖子”問題的情懷,他將這份情懷帶到了他所信任的創業平臺。“不僅是環境的優美,更感受到了這里成熟的產學研生態。”

“在這里,我們從一家初創企業成長為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都匯蓉國科微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宗福說,自落戶四川天府新區,匯蓉國科一路發展壯大,辦公室從開始的200平方米到如今已有1200平方米,隊伍從最初的6人壯大到近70人,年產值從2017年的1000萬元增至2022年的5000萬元。“我們馬上又要搬到天府海創園,那里有更好的創新環境。”汪宗福興奮地說。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天府新區時指出,“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鄭亮和汪宗福在天府新區的發展,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四川天府新區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跨越式發展之路。該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主題”,以生態投入吸引高水平的產業投資,又以公園城市品牌帶動經濟發展,堅持以“1+5+1”指標體系推動新區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標準化綜合試點是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復的首個綜合城市類標準化試點。該區以標準化試點推動公園城市價值示范,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四川天府新區標準化發展綱要》《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標準化綜合試點建設方案》,形成4個板塊、16個標準子體系,梳理310項標準明細清單,推進40余項地方標準、80余項內控標準技術研究和文本轉化,?。ㄊ校┘壛㈨椛陥?2項,首批3項市級地方標準立項,依托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工程、西部博覽城等25個重點項目打造標準化示范場景。

四川天府新區探索生態價值轉化路徑,加快推動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改革,在深化民生社事領域綜合改革、推進基層治理能力提質增效、深化農業農村領域改革等多個方面先行先試,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探索未來城市轉型發展的有效路徑。

聚焦創新策源轉化

讓更多“科技之花”澆灌出“產業之果”

在興隆湖畔的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中,電能路由器、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水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等關鍵裝備擺滿展廳。2016年3月,清華大學依托學校電機系,在四川天府新區落地成立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開展能源互聯網前沿研究和產業培育。

2017年畢業后,于智同便留在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新成立的云仿真研究所工作,并于2020年末依托自主研發的云端能源互聯網建模仿真工具孵化了清鸞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于智同也成為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兼總經理。“我們的云端能源互聯網建模仿真工具已經被廣泛應用在我國能源行業、電網公司、電子設備、船舶等行業中。”于智同介紹。

據了解,作為四川省校合作中第一個落地四川的科研機構、高校院所,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成立7年來,已承擔各級科研項目700余個,成功孵化16家企業,其中約一半選擇落戶四川天府新區。

目前,四川天府新區通過深入推進校院企地協同創新,已落戶“中科系”等國家級科研機構27家、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35個,引進清華、北航等校院地協同創新平臺66個,??低暋⑸虦萍嫉三堫^項目130余個,圍繞氫能利用等關鍵領域承接市級以上重大科研項目980個,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856人。

近年來,四川天府新區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上精準發力,一體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著力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和產業創新高地。

作為推動創新策源轉化的核心載體,四川加快建設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以天府新區興隆湖周邊100平方公里左右為核心區域,著力打造構筑大平臺、實施大項目、凝聚大團隊、產出大成果、孵化大產業的集中承載地。四川天府新區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讓更多的“科技之花”澆灌出“產業之果”,2023年,新增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92家、位列全市第二,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200家。

未來,天府新區將重點聚焦空天動力、高端軟件等特色優勢和戰略必爭領域,優化學科布局和研發布局,著力打造學科內涵關聯、空間分布集聚的原始創新集群,構建順暢高效的科技創新和轉移轉化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服務國家戰略。

四川天府新區將進一步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海內外人才招引機制,堅持“四個面向”深化院地合作,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人才,激發創新動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持續做優做強城市新區創新策源轉化等核心功能,打造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和新的增長極。

首創“共享中心”模式

省級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加速起勢

自2021年7月省級體教融合改革試驗區設立以來,天府新區打通運動員就業需要與學校專業體育師資匱乏的供需渠道,全國首創天府教師共享中心,探索體教融合發展新路徑。“共享中心的創立,是破解‘雙向互需’瓶頸制約的創新之舉。”華陽實驗小學校長樊杰如是說。

以華陽實小2021年為例,樊杰介紹說,當時學校有6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854人,在編體育教師7人,按照體育教師課時量,還有10個體育教師缺口。2021年8月,學校從共享中心遴選了10名共享教師(含4名退役運動員),涉及籃球、排球、游泳、足球、武術等項目,所有經費均由政府買單,為學校落實“每天一節體育課”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四川天府教師共享中心主任黎波說,為促進“雙向奔赴”,共享中心建立師資準入、崗位聘用、培訓提升、考核評價等服務體系,實行退役運動員“先入駐、再培訓、后上崗”。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入駐,實施天府英才計劃,給予體育人才分類獎勵,凡納入共享平臺的體育人才在新區購房、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享有優待。

據了解,堅持“公益性+市場化”運行模式創建的天府新區體育教師共享中心,構建起體育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聯動”、公益性服務和市場化運營“雙軌運行”的體教融合發展新路徑,有效破解了“退役運動員職業發展”與“改善學校體育教學”兩大現實問題。

好模式吸引好人才。2022年8月,畢業于成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的退役運動員、亞洲皮劃艇激流回旋冠軍、中國皮劃艇協會水域救援隊隊員王旭,在共享中心模式的感召下,選擇了成為天府新區的一名共享教師,實現了從“體育人”向“教育者”的轉變。

目前,四川天府教師共享中心已吸納50名奧運冠軍、世界冠軍、體壇名宿和2000余名科學家、退役運動員、退役軍人、藝術人才等入駐。該模式入選教育部“雙減”和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典型案例,榮獲2021“成都教育十大民生實事”,推廣“教師共享中心”被寫入成都市黨代會報告,入選全國政協“2022年度好提案”,還促成了全國退役運動員入校擔任教練員政策的出臺。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探索“縱向貫通、橫向聯盟”的集團化辦學模式,探索勞動教育“天府模式”……四川天府新區社事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遠東說,在天府新區,體育教師共享中心儼然已成為撬動教育綜合改革的一個杠桿,示范引領效應初步顯現。全區學校數量從十年前的120所增長到212所、翻了一番。教職工總數從0.85萬人增長到1.29萬人,國家省市名優教師從103人增長到649人。

“改革沒有終點。”楊遠東表示,四川天府新區將以共享理念為引領、以學生為中心,聚焦教育高質量發展主線,盤活天府共享冠軍庫,加大體育共享資源整合力度,激活青少年賽事資源,努力打造“共享教育”新區范式,當好全國教改“試驗田”。

創新全鏈式集成服務

凝聚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澎湃動力

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67.7億元、增長7.1%,總量位列國家級新區第五名;直管區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達9%,排名全市前三位;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145億元、同比增長24%……這是四川天府新區2023年交出的一份靚麗成績單。成績的背后,與該區近年來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為重要突破口、不斷加大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力度等舉措密不可分。

“我們把區塊鏈和知識產權的融合作為重要突破口,明確改革主攻方向,創新運行‘股權+債權+資本市場’服務模式,全面提升金融產業服務創新創業企業的能級,加快推動區塊鏈與知識產權產業的創新發展。”四川天府新區相關負責人這樣說。

據介紹,按照市區兩級共建模式,四川天府新區緊盯金融科技創新前沿,開展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知識產權融資全鏈式集成服務模式創新,設立成都知易融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知易融”),成功打造全國首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平臺,幫助305家企業完成融資業務263筆,融資金額達12.46億元,融資利率低至3.5%~5.5%。推廣“蓉易貸”普惠信貸工程,幫助379家企業融資超9億元,平均利率低至4.11%,“天府e融碼”為102家企業取得貸款519.2萬元、授信1000萬元。

同時,四川天府新區全面創新知識產權全鏈式融資集成服務模式,實現“知識產權一站式線上融資服務”,解決融資難融資慢等問題,在更大程度上應用區塊鏈技術,重塑知識產權融資信用機制。

該區積極探索投貸聯動、銀保聯動、投保聯動等服務模式,建成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邏輯的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平臺等“一碼、一服務、一平臺”,為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活水。該案例被納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和成都市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綜合性試點應用示范場景建設儲備項目名單。

在資本市場,四川天府新區打通服務創業創新企業的資本市場通道,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西南服務基地”落戶新區,為一批優質企業到新三板掛牌融資提供通道……

十年白紙作畫、宏圖大展,十年后發趕超、彈指一揮間。如今,四川天府新區已呈現出公園城市多維全景的改革創新發展勢能。面向未來,四川天府新區將切實擔負起省委賦予的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戰略任務,舉全區之力,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全面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bbd26b4a-b197-4ddc-b374-c6388cb4e7a7

十年磨一“新” 改革再向前

本報評論員 楊 禹

這幾年多次到過天府新區,每次,眼前都有煥然一新之感。天府新區這十年,鍛造了一個厚重而又靈動的“新”字。這篇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文章,至少有這么五個特點:

一是系統。新區的改革,不是單兵突進,而是系統集成,緊扣著全面深化改革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內在邏輯。比如,全國首個中央法務區建設,就鮮明體現著“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的深刻關聯。

二是前沿。新質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在天府新區,“新”既是生產力的新——新技術、新產業、新動能,也是生產關系的新——不斷通過改革,形成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的新型生產關系。站在現代化探索的前沿,新區人正不斷解鎖著“新知”。

三是主動。大江南北,國家級新區有不少。干成什么樣,國家層面有統一謀劃,更要看各個新區自己怎么主動作為。十年來,天府新區的發展,凝聚著四川全省、成都全市的智慧與力量。新區人則站在潮頭,大膽想、敢于試、能創造,拿出了主動狀態,拼出了嶄新局面。

四是貼近。天府新區的改革創新實踐,給人撲面而來的“貼近感”——在科技創新上,貼近科學前沿、國家需求;在高科技企業成長上,緊扣時代脈動、市場需要;在公園城市先行區建設上,在改善民生上,在吸引人才上,貼近人的需求,準確把握規律。

五是堅韌。十年一瞬,步步扎實。天府新區這一路走來,既有沖刺與突破,也有長跑與堅守。干的事在不斷翻新,前進的方向,則始終篤定清晰。“新”,需要不斷迎接變化、創造變化,也需要始終咬定青山不放松。新區人的韌勁,是他們躍動身影的底色。

改革永遠在路上。對天府新區的改革創新者們來說,下一站還會有難題與挑戰。不斷破解難題的過程,正是不斷搶抓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是步步向前的新征程。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全面深化改革 助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天府樣板”)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