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一份可圈可點、沉甸甸的成績單”

2024-07-16 14:26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經濟運行

摘要:如何評價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表現?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稱,總的來看,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本報記者 | 付朝歡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4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實現61.7萬億元,同比增長5.0%。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3%,二季度GDP同比增長4.7%。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上半年,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國內結構調整持續深化等帶來新挑戰,但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撐。“盡管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既有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應該說是一份可圈可點、沉甸甸的成績單。”

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如何評價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表現?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稱,總的來看,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從宏觀指標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觀察經濟運行狀況,通??唇洕鲩L、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四大宏觀指標。從經濟增長看,上半年我國GDP實現61.7萬億元,同比增長5.0%。從就業看,上半年,城鎮調查失業率穩中有降,平均值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尤其是二季度以來,失業率穩定在5.0%;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運輸、信息傳輸等服務行業就業人數同比增加較多。從物價看,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1%,其中二季度上漲0.3%;核心CPI基本穩定,同比上漲0.7%。從國際收支看,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1.2萬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重點產品出口優勢鞏固,外匯儲備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此外,實物量指標也保持了穩定增長。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5.2%,貨運量、營業性客運量分別增長4.2%、13.2%。

 作為國內重要的汽車制造基地,近年來,重慶把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不斷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加速布局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圖為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智能化生產作業現場。新華社 

作為國內重要的汽車制造基地,近年來,重慶把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不斷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加速布局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圖為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智能化生產作業現場。新華社

從發展質量看,轉型升級穩中有進。觀察中國經濟發展情況不僅要看經濟增長之“量”,更要看轉型之“效”、發展之“質”。上半年,產業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8%,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集成電路、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智能綠色新產品表現亮眼,產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催生新的消費場景,直播帶貨、即時配送等消費新模式不斷涌現,帶動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新技術繼續賦能綠色發展,清潔能源生產較快增長,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合計同比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比重提升;單位GDP能耗繼續下降。夏收糧油再獲豐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從發展環境看,成績取得殊為不易。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通脹具有粘性,地緣政治沖突、國際貿易摩擦等問題頻發,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推動經濟穩定運行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放在全球坐標中觀察,我國經濟表現依然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于美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結合二季度國內外形勢,預計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領先,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二季度經濟運行“形有波動、勢仍向好”

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要全面地辯證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動之“形”,更要看到長期發展之“勢”。總的來看,二季度經濟運行可以概括為“形有波動、勢仍向好”,短期波動不會改變長期向好大勢。

從短期來看,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有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也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挑戰有所增多,特別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等。

從基本面和中長期看,經濟穩定運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二季度經濟體量超過32萬億元,工業增加值、貨物進出口總額都超過10萬億元,這些總量指標規模依然十分可觀。就業形勢比較穩定,二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與上年同期和一季度相比均下降0.2個百分點,客運量、鐵路貨運量、用電量等實物量指標保持較快增長,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扎實推進,新產業新動能培育成長。這些都表明當前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沒有變,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還在繼續累積。

“兩重”“兩新”等政策效應陸續顯現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圍繞擴內需、提信心、惠民生、防風險,靠前發力、加快推進一批針對性、組合性強的政策措施,“兩重”“兩新”政策效應陸續顯現。“隨著各項政策逐步落實落地,政策效應陸續顯現,對推動經濟穩定運行、引導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說。

具體來看,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正在逐步釋放。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上半年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54.8%;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0%,高于制造業投資0.5個百分點。大規模設備更新帶動了相關設備生產較快增長,惠及多個重點行業。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引導居民消費潛力有序釋放,對拉動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增長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1%。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上半年,狹義乘用車零售量984萬輛,同比增長3.3%;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411萬輛,增長33.1%。

近期房地產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各地區各部門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因城施策,積極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扎實做好保交房工作,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效應逐漸釋放,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19.0%、25.0%,降幅比1~5月份收窄1.3、2.9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降幅也有所收窄。從住建等相關部門了解的情況看,近幾個月二手房網簽面積同比也有所增長,一線城市6月份成交面積環比增長較快。同時,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積極推進。上半年,房地產“三大工程”拉動房地產開發投資0.9個百分點。當然也要看到,目前房地產相關指標仍在下降,房地產市場仍處在調整轉型過程中。

“兩重”(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項目加快下達、建設提速也有利于帶動投資增長。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等發行使用為投資增長提供了資金保障。有關部門統籌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和中央預算資金,合理安排發行、使用進度,推動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建設,為推進投資領域提質增量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4%,比全部投資快1.5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2個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8.5%,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27.4%。目前,2023年增發國債1.5萬個項目已經全部開工建設。

“長期向好態勢”有支撐、不會改變

談及下半年經濟走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綜合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

從供給支撐看,我國夏收糧油再獲豐收,為推動經濟穩定運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條件。作為實體經濟的根基,制造業規模持續擴大、占比穩步提升、結構不斷優化,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增強,既是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一個亮點,也是下半年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

從需求支撐看,世界經濟溫和復蘇,部分主要經濟體進入補庫存周期,消費電子等行業上行周期有望延續,有利于我國外需改善。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額可能達到32萬億美元的較高水平;世界銀行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之前的2.4%上調至2.6%。同時,我國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潛力巨大,暑期旅游研學旺季、開學季、“十一”長假等也有助于帶動消費恢復。短板領域、薄弱環節和新領域新賽道投資還有很大空間。

從動力支撐看,我國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成長,有助于對沖下行壓力、增強上行動力。上半年,規模以上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5%、10.0%;新型消費、新基建等領域發展活力也在不斷釋放。

從政策支撐看,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前期發放的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逐步轉化為實物工作量,強化政策統籌、綜合施策將持續形成政策合力,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利政策條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將會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活和增強社會活力。

二季度經濟運行“形有波動、勢仍向好”

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要全面地辯證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動之“形”,更要看到長期發展之“勢”。總的來看,二季度經濟運行可以概括為“形有波動、勢仍向好”,短期波動不會改變長期向好大勢。

從短期來看,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有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也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挑戰有所增多,特別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等。

從基本面和中長期看,經濟穩定運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二季度經濟體量超過32萬億元,工業增加值、貨物進出口總額都超過10萬億元,這些總量指標規模依然十分可觀。就業形勢比較穩定,二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與上年同期和一季度相比均下降0.2個百分點,客運量、鐵路貨運量、用電量等實物量指標保持較快增長,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扎實推進,新產業新動能培育成長。這些都表明當前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沒有變,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還在繼續累積。

“兩重”“兩新”等政策效應陸續顯現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圍繞擴內需、提信心、惠民生、防風險,靠前發力、加快推進一批針對性、組合性強的政策措施,“兩重”“兩新”政策效應陸續顯現。“隨著各項政策逐步落實落地,政策效應陸續顯現,對推動經濟穩定運行、引導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說。

具體來看,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正在逐步釋放。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上半年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54.8%;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0%,高于制造業投資0.5個百分點。大規模設備更新帶動了相關設備生產較快增長,惠及多個重點行業。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引導居民消費潛力有序釋放,對拉動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增長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1%。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上半年,狹義乘用車零售量984萬輛,同比增長3.3%;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411萬輛,增長33.1%。

近期房地產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各地區各部門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因城施策,積極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扎實做好保交房工作,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效應逐漸釋放,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19.0%、25.0%,降幅比1~5月份收窄1.3、2.9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降幅也有所收窄。從住建等相關部門了解的情況看,近幾個月二手房網簽面積同比也有所增長,一線城市6月份成交面積環比增長較快。同時,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積極推進。上半年,房地產“三大工程”拉動房地產開發投資0.9個百分點。當然也要看到,目前房地產相關指標仍在下降,房地產市場仍處在調整轉型過程中。

“兩重”(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項目加快下達、建設提速也有利于帶動投資增長。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等發行使用為投資增長提供了資金保障。有關部門統籌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和中央預算資金,合理安排發行、使用進度,推動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建設,為推進投資領域提質增量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4%,比全部投資快1.5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2個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8.5%,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27.4%。目前,2023年增發國債1.5萬個項目已經全部開工建設。

“長期向好態勢”有支撐、不會改變

談及下半年經濟走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綜合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

從供給支撐看,我國夏收糧油再獲豐收,為推動經濟穩定運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條件。作為實體經濟的根基,制造業規模持續擴大、占比穩步提升、結構不斷優化,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增強,既是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一個亮點,也是下半年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

從需求支撐看,世界經濟溫和復蘇,部分主要經濟體進入補庫存周期,消費電子等行業上行周期有望延續,有利于我國外需改善。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額可能達到32萬億美元的較高水平;世界銀行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之前的2.4%上調至2.6%。同時,我國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潛力巨大,暑期旅游研學旺季、開學季、“十一”長假等也有助于帶動消費恢復。短板領域、薄弱環節和新領域新賽道投資還有很大空間。

從動力支撐看,我國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成長,有助于對沖下行壓力、增強上行動力。上半年,規模以上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5%、10.0%;新型消費、新基建等領域發展活力也在不斷釋放。

從政策支撐看,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前期發放的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逐步轉化為實物工作量,強化政策統籌、綜合施策將持續形成政策合力,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利政策條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將會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活和增強社會活力。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