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摘要:要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緊抓一切有利時機、用好一切有利條件,深化改革,著力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本報記者 | 付朝歡
7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開始舉行。當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在答記者問環節,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以主要數據指標解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改革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
——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在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作用下,我國經濟戰勝多種困難挑戰,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2013~2023年,經濟實現了年均6.1%的中高速增長,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超過30%。2023年,經濟總量超過126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2012年增長92.4%,占世界經濟比重達18%左右,比2012年提高約7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實現新突破,2023年達8953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681美元,連續3年超過1.2萬美元。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就業物價總體穩定,2013~2023年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超1.4億人;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近年來外匯儲備規模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
——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我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嫦娥”奔月、“北斗”組網、“奮斗者”號逐夢深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顯著增強。2023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為2.64%,比2012年提高0.73個百分點,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底,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達401.5萬件,成為世界上首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萍紕撔鲁掷m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2013~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3%,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經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提升。我國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工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15.7%、33.6%,比2012年提高6.3、5.4個百分點。需求結構持續改善,消費主引擎作用進一步增強,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2.5%。新型城鎮化取得顯著成效,2023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16%,比2012年末提高13.06個百分點。區域協調發展縱深推進,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東數西算等重大工程顯著改善了區域發展格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重大戰略培育出更多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
——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土壤風險得到有效管控。清潔能源快速發展,新能源產業鏈輻射帶動作用增強,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23年,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6.4%,比2012年提高11.9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2013~2023年,我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1%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1%,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不斷激發。2023年末登記在冊經營主體1.84億戶,是2012年的3.3倍。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貨物貿易規模連創新高,從2012年的24.4萬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41.8萬億元,出口國際市場份額從11.1%提升到14.2%。“一帶一路”朋友圈擴容至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00多個城市。
——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脫貧攻堅戰取得重大成果,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補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短板。居民收入穩步增加,耐用消費品升級換代,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2013~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2%。2023年,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為49.7輛,是2013年的2.9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駛入快車道,截至2023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7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3億人,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國民素質穩步提升,2023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1.05年。
——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提升。糧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更牢。2023年,糧食總產量13908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90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煤、油、氣、電、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基本形成。2023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8.3億噸標準煤,比2012年增長37.6%。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取得突破,在關系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2023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超四成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
“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物質技術基礎,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注入了不竭動力,也為我們有效應對化解前進道路上的一系列風險挑戰增添了底氣和信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當前我國面臨的發展環境仍然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但總的來看,機遇大于挑戰,辦法多于困難。對此,要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緊抓一切有利時機、用好一切有利條件,深化改革,著力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