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新熱點正在轉化為就業新渠道
摘要:國家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在各項促消費政策帶動下,我國消費市場持續升溫,消費潛力加速釋放。特別是,線下消費加速發展,生活服務消費市場持續升溫。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 荊文娜
清明小長假,正值踏青賞景好時節。人們出游熱情高漲,多地熱門景點迎來客流高峰,假期消費呈現快速增長趨勢。而除了“假日經濟”,綜觀近期我國消費市場,一些消費新熱點和新場景,助推消費市場迸發蓬勃生機。國家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在各項促消費政策帶動下,我國消費市場持續升溫,消費潛力加速釋放。特別是,線下消費加速發展,生活服務消費市場持續升溫。
消費的背后離不開穩定的就業和收入支撐,三者相互促進,既關系到宏觀經濟高質量運行,又關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國民經濟循環的“主動脈”。清明小長假前夕,國務院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發布《加力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崗位挖潛擴容支持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其中提出,推動消費新熱點轉化為就業新渠道。事實上,在前期政策支持下,這一轉化正在加速發生。
從消費現象看消費增長點
經常網購的人們可能會發現,隨著初春時節的來臨,近期各大電商平臺掀起了“春上新”熱潮。據抖音電商數據顯示,平臺上服飾鞋包、美妝等行業的數萬家商家借助直播、商城等渠道,大力拓展經營空間。據了解,此次活動中,抖音電商平臺上涌現出多種創新直播模式。例如,ICICLE之禾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旗艦店開啟新型探店直播形式,并且在直播間首次發布10款春季新品,帶動當日店播銷售額同比提升600%。
不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智庫聯合勞動經濟學會數字經濟專委會發布的《中國新職業形態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短視頻與直播、興趣推薦等新技術的驅動下,“探店經濟”正在迅速發展。探店達人通過真實體驗分享,將線上“種草”轉化為線下消費,成為商家提升曝光、吸引客流的重要抓手。越來越多的探店達人聚焦餐飲、文旅、零售等生活服務領域,以內容創作挖掘消費新場景。例如,貴州“村超”、哈爾濱冰雪旅游等爆火的背后,均有探店達人的深度參與。他們通過短視頻等形式展示地方特色,將小眾景點、本土美食等推向全國消費者,有效帶動區域消費。
抖音生活服務數據顯示,2024年,抖音達人探店為線下商家帶來了總計超過1333億元經濟收益,近144萬中小商家在探店達人幫助下增收超過425億元。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智庫辦主任周曉光表示,當探店達人與商家建立長期合作時,還可共同開發獨家產品,提升品牌新鮮感與吸引力。在這種價值創造和共享的合作中,商家與達人共同推動了線下商業生態的創新和發展。
在“探店經濟”成為連接線上流量與線下消費重要紐帶的同時,通過科技創新的推動,線下消費正在萌發更多的消費新增長點。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線下消費熱度指數同比增長14.2%,較上季度升高9.1個百分點。
在線下消費中,“人工智能+消費”催生的新型消費模式和場景正在展現出較強的爆發力。
“酒店有‘小度’嗎?”“有機器人給我送餐嗎?”……北京市民趙先生向記者表示,如今出游住酒店,3歲的女兒都會將酒店是否有智能化服務列為“必備條件”。據B站數據顯示,2024年,AI智能家、全屋智能、智能家居等話題內容播放量暴漲8倍多。
就在不久前剛落幕的全球三大家電及消費電子展之一2025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現場,TCL、華為等企業與蘋果同場競技,紛紛展示自家最新款AI眼鏡,引來觀眾排隊試戴體驗。據了解,在展覽現場,以現貨形式可發售的雷鳥V3AI眼鏡,售價僅為千元級,可拍照視頻、聽音樂,還能在手機中查看照片和影片。
在廣東深圳坪山,環衛機器人在街道上忙碌著的場景早已不足為奇,這些機器人能夠自主識別垃圾、自動返回基站倒垃圾并加水,協同配合完成復雜道路清掃工作。
……
這些消費現象都是現實生活中人們消費新需求的真實寫照,其中蘊藏著有待深度挖掘的消費新增長點。緊隨消費市場的變化,政策指導同步跟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不久前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提出,以“人工智能+”行動為抓手,通過深入實施數字消費提升行動,加速開辟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3月25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表示,在培育新型消費方面,要培育“人工智能+消費”,促進人工智能消費終端進千家萬戶、人工智能商業終端進入千商萬店。
在政策疊加效應下,消費新賽道的熱度不斷攀升。《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4)》的數據顯示,我國初步構建了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這為發展“人工智能+消費”夯實了基礎。
此外,從北京的胡同小店到上海的弄堂咖啡館,從青島的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到以重慶“小黃樓”為標志的三層馬路徒步路線……這些沿街小巷煙火升騰的“后街經濟”“潮經濟”不斷激發消費新活力、新場景、新模式,助力拓展城市消費新空間。
從消費新熱點看就業新增長點
隨著天氣轉暖,清明小長假期間,露營的人開始多起來。近年來,以露營為代表的文旅產業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報告顯示,國內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已突破1330億元,冰雪產業規模預計2025年達1.2萬億元。
產業的壯大助推崗位需求激增,而隨著消費場景的不斷更新,也讓人們看到了新質生產力催生出的職業“新芽”。
數據顯示,2025年開年,露營管家、滑雪巡救員等職業搜索量飆升300%,成為年輕人就業新風口。
而在文創行業,文創伴手禮也助推了一個新的消費和就業增長點的產生。據了解,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銷售額從2019年的200多萬元增長到2023年4000多萬元,直接帶動2000余人就業,間接帶動1.5萬余人就業。專業人士認為,這與《行動方案》中提到的“聚焦商貿、物流、文旅等領域,分類制定提升服務品質”形成一種呼應,“提升”二字意味著將會有更多優秀從業者投身到這些領域。
自去年我國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以來,消費者踴躍換購新能源汽車、掃地機器人、智能門鎖等更加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的產品,這體現了我國消費者日益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需求。消費品質的提高推動著上下游產業鏈加速完善,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出現與發展,以及傳統產業的升級與融合,正在培育新的職業序列,推動形成新的就業增長點。
2024年12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式將滑雪巡救員、露營管家、生活服務體驗員等19個職業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文化和旅游部同步發布《2025年文旅消費促進計劃》,擬投入50億元培育露營、冰雪等萬億級產業鏈,預計帶動就業超300萬人。
清華大學文旅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分析,體驗經濟催生職業細分化,2026年露營策劃師、冰雪數據分析師等崗位或成標配。AI智能營地系統、環保可降解裝備等技術滲透率將超35%,輕創業模式或顛覆傳統就業觀。
數據的變化是最有力的證明。數據顯示,2025年春招首周,全國招聘需求環比增長219%,低空經濟、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人才需求均同比增長。因此,分析人士表示,聚焦重點領域和急需緊缺的職業工種,加大對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將推動未來的職業發展形成正向的增長潛力,助力我國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從就業新增長點看企業減負發力點
繼《實施方案》發布后,3月3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召開會議,部署推動落實有關工作。緊接著,4月2日,全國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視頻會議舉行。會議強調,更加注重面向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拓展崗位,在推動產業發展中開發新的就業增長點。
北京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加力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崗位的挖潛擴容,是有效應對國內外變化、促進就業穩定的重要舉措。同時,發揮重點領域和行業的帶動作用,先進制造、消費新熱點、重大工程項目等領域具有強大的就業吸納能力,通過挖潛擴容這些領域的崗位,能夠帶動更多就業。
消費歸根結底是消費者和企業的“雙向奔赴”。約1.9億戶經營主體承載著數億人的就業創業,是穩就業的關鍵一環。為了加大減負穩崗支持力度,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實施方案》提出一系列務實舉措--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加大對不裁員少裁員勞動密集型企業等促進穩定就業的企業金融支持力度;研究將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納入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范圍;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
不僅如此,在專業人士看來,國家支持企業發展的舉措正在進一步向縱深推進。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將健全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作為治理涉企違規收費的突破口,力求從源頭規范收費行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振霞認為,此項政策是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重要舉措,標志著涉企收費改革實現從“減負治標”向“制度治本”轉變。涉企收費長效機制的構建,將為提振市場信心、改善預期注入強心劑。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