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國經濟:在數據以內,也在數據以外
摘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5%左右的GDP增速目標。一季度同比增長5.4%,無疑為全年經濟目標實現奠定了良好基礎。“振奮”之余,大家也不免“憂心”近期美國加征高額關稅帶來的短期沖擊。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評論員 | 付朝歡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5%左右的GDP增速目標。一季度同比增長5.4%,無疑為全年經濟目標實現奠定了良好基礎。“振奮”之余,大家也不免“憂心”近期美國加征高額關稅帶來的短期沖擊。
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了一攬子增量政策,對穩定經濟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些成為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的重要支撐。
去年四季度以來,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相互配合,政策效應持續顯現,中國經濟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事實上,經濟部門對于經濟運行動態一直保持緊密跟蹤和觀察,并提前進行研判論證和政策儲備。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我們勢必會根據形勢需要及時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雖然短期壓力和沖擊在所難免,但我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不止于豐富的政策工具箱。中國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擁有超大規模市場,正在形成的貿易多元化格局,不斷成長的新動能,以及敢闖敢拼的中國企業家和智慧勤勞的中國人民……這些都是我們信心和底氣的來源。
回看今年一季度的大事記,“2·17”民營企業座談會注定載入史冊: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有力地提振了民營經濟發展的信心。一季度,民間投資由上年全年下降轉為增長,制造業、基礎設施領域的民間投資和民營企業進出口都呈現“領跑”之態。
此外,從春節期間涌現DeepSeek、宇樹人形機器人等一批科技成果,到“杭州六小龍”出圈,再到《哪吒2》登頂全球動畫票房榜……觀察中國經濟,在數據以內,也在數據以外。這些“小切口”的成績單背后,不僅有企業自身的努力,還有國家對創新的大力支持和地方政府對創新的暖心呵護。
我們還要用更長遠的眼光看中國經濟,既觀短期波動之形,也察長期向好之勢。在4月16日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談及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判斷時,有一句話非常關鍵——“原來依靠投資和出口帶動的發展模式發生了根本改變,依靠內需和創新驅動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謀劃之年。當美國在全球搞關稅壁壘和貿易霸凌之時,中國已經默默在為“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深入分析“十五五”時期新的階段性特征,科學確定發展目標,謀劃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政策舉措、重大工程項目。這種中長期的謀劃,定會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