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開門紅”:經濟大省成色十足
摘要:一季度,我國31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部實現正增長,浙江、福建等經濟大省的增速超過8%。投資科技創新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經濟大省的破局重點。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 季曉莉
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是2024年經濟總量排在全國前十位的省份,以占全國近兩成的國土面積,貢獻了超六成的國內生產總值,其中不少省份在今年初提出確保一季度經濟實現“開門紅”。
3個月過去了,經濟大省在一季度的“成績單”成色如何?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經濟大省“開門紅”敲門磚
一季度,我國31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部實現正增長,浙江、福建等經濟大省的增速超過8%。投資科技創新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經濟大省的破局重點。
作為全國工業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備的省份之一,山東正持續深化工業經濟“頭號工程”,用“AI+工業互聯網”新模式,為制造業進一步增“數”增“智”。根據《關于強化財政支持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2025~2027年,山東省級財政將安排1000億元左右資金,投向新質生產力,包括成立100億元規模的工業高質量發展基金和數字經濟基金。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正在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鏈;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優勢,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點發展新一代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終端、虛擬現實和量子信息等領域。今年,廣東安排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石化鋼鐵等五大類產業項目380個、年度投資額1658億元。
一季度,江蘇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564.3億元,居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今年江蘇計劃實施800個省重大工業項目,較上年增加200個,截至3月底已有192個開工建設,已完成投資1013.2億元,占全年計劃投資29.1%。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半導體、新能源等集群項目在工業大項目中占到98.3%的比重,助力“江蘇制造”更新更優更強。
一季度,浙江全社會用電量達1526.9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54%,顯示出經濟運行實現穩步開局,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浙江完善“高校+平臺+企業+產業鏈”的結對合作機制,努力提高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的質效。浙江擁有國家實驗室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38家,更多的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以及產業孵化器正在加速落地發揮作用。
一季度,湖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543.4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高于全國0.9個百分點,不僅創下近12個季度以來的最高增速,更是連續第9個季度保持高于全國的增長態勢。全省新登記企業增長4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2萬家。
一季度,河南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9%,新質生產力活力彰顯,全省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6%和14.1%;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690.6億元,同比增長1.6倍;航空航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0.9%、42.8%。
一季度,四川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自2023年前三季度以來連續7個季度高于全國,綠色產業穩步增長,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釩鈦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5.7%、11.5%、15.4%,新能源汽車、光伏電池、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分別增長2.9倍、2.3倍、19.6%;清潔能源生產優勢突出,全省規模以上天然氣產量穩居全國第一、增長7.9%。
一季度,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159.9億元,同比增長5.5%,新設企業6.3萬家,同比增長22%,其中科技服務業占比接近四成。北京的獨角獸企業有115家,估值接近6000億美元,企業數量和估值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一。北京有規模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500多家,主要分布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領域。
消費成為經濟大省增長重要引擎
面對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經濟大省在一季度豐富應用場景,培育新型消費,提升消費能力、意愿和層級,使消費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671億元,同比實際增長4.8%。湖北、河南這兩個中部經濟大省一季度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位列全國31個省份的第二、三位,超過6%。湖南的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也達到5.6%。
這3個經濟大省所在中部地區、長江中游地區人口密集、城鎮化率較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河南、湖北、湖南與三大經濟圈的距離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產業的轉移而日趨“拉近”,消費增速亮眼內藏合理邏輯。3月17日,湖南省委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強調要主動對接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對口援疆援藏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度融入區域發展戰略,協同本區域抱成團向前進。
同時,一季度,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一二線大城市消費中心引領作用也在加強。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商務部《關于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支持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費環境,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锻ㄖ吠瞥霭ǚe極推進首發經濟、優化入境政策和消費環境、更好發揮免稅店和離境退稅政策作用等在內的八項政策措施。
北京一季度共接待入境游客89.1萬人次,同比增長61.3%,其中外國游客74.4萬人次,占比83.5%,同比增長68.7%,北京正加速打造“中國入境旅游首選地”。隨著“免費北京半日游”項目、兩卡融合產品方案、1000萬元入境游獎勵資金等的推出和國際航班的開通與加密,北京全面提升通關、出行、住宿、游覽、購物、餐飲、支付、網絡等入境游全鏈條服務水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境外游客來京旅游。
一季度,上海新增首店品牌突破300家,餐飲類占比70%,零售類聚焦高端市場,而二次元主題空間、治愈系集合店等新興業態則吸引著“Z世代”,如泡泡瑪特Hirono小野全球首店單月客流量預計超10萬人次。各大品牌也紛紛在上海開出全新概念旗艦店。上海今年將投入市級財政資金5億元,聚焦旅游、餐飲、電影、體育四大領域,發放“樂·上海”服務消費券等以提振消費。
一季度,四川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5%。汽車、家電、家裝廚衛、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擴大補貼范圍、加大補貼力度,消費者對中高端產品需求激增,反向推動生產端加大技術研發,投放含金量更高的新產品。以舊換新合計拉動消費超357億元,還推動了四川省流通領域標準化建設,已實現1075戶商家、16萬件商品源頭可溯。
一季度,河南接待游客2.96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805.73億元,分別增長5.3%、4.8%;湖北開展“引客入鄂”入境游,組織“相約賞櫻”“漢馬”等活動,累計接待游客超1.9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近2000億元,均達到兩位數增長,1~2月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33.0%;福建接待旅游總人數1.53億人次、游客旅游總花費超2090.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2%和15.5%,入境訂單亦增長40%,其中廈門、福州分別增長56%、99%,“世遺中國年”吸引外國游客搜索量增長3.5倍。
經濟大省進出口實打實挑大梁
一季度,僅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山東、福建這七大省市就合計進出口7.78萬億元,呈持續增長趨勢,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3/4,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海外市場多點開花、民營企業活力釋放,成為外貿應對不確定性的重要支撐。
一季度,廣東外貿進出口值達2.14萬億元,同比增長4.2%,進口和出口規模均創歷史同期新高,包括家電在內的主要出口商品均有增長。出口機電產品9042.7億元,增長6.6%,占廣東出口總值的67.5%。其中,電腦及其零部件、電工器材、家用電器等主要出口商品均有增長;電動汽車、摩托車、船舶等出口較快增長,其中電動汽車增長107.9%。從出口地來看,廣東一季度對東盟進出口3494.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9%。東盟持續保持廣東省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是拉動廣東進出口增長的重要力量。
一季度,江蘇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1.36萬億元,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13.2%,其中出口9049.9億元,增長9.6%;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7.5%,特別是對東盟進出口增長22.3%。就產品來看,機電產品出口6256.2億元,增長10.4%,占江蘇出口總值的69.1%。
一季度,浙江實現外貿進出口1.29萬億元,僅次于廣東、江蘇,同比增長7.3%,對同期全國外貿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占56.0%,實現出口9707.5億元,增長11.1%;對歐盟、東盟分別實現進出口1943.4億元、1904.8億元,增長12.6%和13.2%;民營企業實現進出口1.05萬億元,增長8.4%。從產品看,浙江出口機電產品4607.5億元,同比增長13.5%,占全省出口總值的47.5%,拉動全省出口增長6.3個百分點;境外工程承包成為浙企創造出口需求的新趨勢,一季度市場采購出口達1291.9億元,同比增長13.1%,客戶下單方便、發貨快、成本低。
一季度,北京進出口7198.9億元,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7%;民營企業出口連續21個月保持同比增長,出口355.7億元,同比增長33.7%,高于全國民營企業出口整體增速26.7個百分點,成為地區外貿最活躍主體。汽車產業成為北京地區拉動整體出口增長的“領頭羊”,出口128.1億元,同比增長56%,拉動作用最強。其中,北京現代出口增長404.9%,現代坦迪斯作為汽車零配件主要出口企業增長138.1%。文化產品進出口49.7億元,同比增長19.5%,其中泡泡瑪特一季度出口國潮玩具8.7億元,同比增長479.4%。
在山東,有著“中國大集”之稱的臨沂商城,百萬商戶齊出海。當地建設海外物流樞紐,成立跨境電商學院,組織企業出國參展,將131個批發市場的千萬量級SKU產品信息搬到線上,邀請亞馬遜、阿里巴巴國際站等跨境電商平臺來孵化主體。作為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等開展地方經貿合作的國家級平臺,位于青島的上合示范區,是山東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引擎之一,海鐵聯運箱量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一季度發運TIR國際運輸車輛較去年同期增長370%。
河南一季度進出口數據亮眼,貨物進出口總額2042.6億元,增速達到28.0%,居全國第三、中部第一;出口總額1388.9億元,增長42.2%,其中電動汽車出口55.6億元,增長高達138.6%。作為內陸開放高地,一個以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為引領,依托鐵路、陸路而形成的國際物流樞紐正在升級。
湖南近年來加快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深度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一季度進出口總值1236.5億元,“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明顯,達79.1%。鋰離子蓄電池出口爆發式增長,達14億元,增長179.1%。湖南對中東地區進出口95億元,增長40%;對非洲出口67.2億元,增長33.2%。目前,湖南鼓勵企業赴境外參展,單個企業最高可支持100萬元;推廣“跨境電商+鐵海聯運”等新型貿易模式,積極推廣“海外倉”模式出口。
福建民營企業作為外貿發展“主力軍”的地位在一季度持續凸顯,共進口831.5億元,同比增長3.3%,占同期該省進口總值的47.8%,進口規模創同期歷史新高。
四川一季度進出口2580.4億元,規模居全國第八位,同比增長7.6%。這是四川進出口規模首次在開年一季度突破2500億元,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