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
摘要:4月27日上午,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 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新聞發布會。
中國發展網訊 李攬月 李亞柯 記者朱波報道 4月27日上午,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 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新聞發布會。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主任李文海,市商務局局長、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孫劍楠,濱海新區區長、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單澤峰,天津海關副關長王利兵,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長賈科,濱海新區區委組織部部長宋哲出席,介紹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關心的問題。
李文海指出,建設自貿試驗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設立,十年來,全面落實國家賦予的任務使命,實施686項制度創新舉措,49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占全國復制推廣成果的14.2%,制度創新指數在全國22個自貿試驗區中連續多年位列前三,區內實有經營主體近9萬家,用天津市1%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市26%的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8%的進出口額、43%的實際使用外資和16%的稅收收入??傮w看,十年來我們主要開展了四方面工作。
——規則對接持續深入。制度型開放水平不斷提升率先構建與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作為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首批試點,所有試點任務全部完成,5項任務在全國率先落地,7項“天津經驗”入選向全國復制推廣經驗案例。率先構建與國際接軌的投資貿易高地,深入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率先開放95個行業領域,實現制造業條目“清零”。率先構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實施“證照分離”“最簡告知承諾”制度,成立首個自貿試驗區知識產權局和基層法院國際商事審判庭,設立融資租賃、知識產權等六個專業法庭。
——制度創新持續突破。資源要素配置能力顯著增強金融創新特色鮮明,深化FT賬戶應用,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歸集資金近350億元,業務規模突破1.1萬億元;油氣交易中心創新模式落地見效,交易額突破100億元。航運服務能級躍升,創新船舶登記、申報、監管模式,獲批我國北方地區首個保稅燃料油加注地方牌照、首個保稅LNG加注試點資質,2024年累計完成保稅船用燃料油加注和分撥262.54萬噸、16.34億美元。要素流動便利高效,出臺自貿試驗區企業數據分類分級標準規范以及數據出境管理負面清單,形成自貿試驗區“雙首個”數據跨境政策體系;設立首個離岸創新創業主題出入境事務服務中心,構建“離岸孵化”“跨境研發”創業生態鏈條。
——產業賦能持續增強。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優勢產業領跑全國,率先實施經營性租賃收取外幣租金、開展融資租賃企業外債便利化等創新試點,融資租賃規模2.3萬億元、占全國1/4。持續優化商業保理全鏈條服務,形成20余項行業標準,全國首創“共管賬戶+優先受償”外幣國際保理模式,商業保理企業資產總額超3000億元、占全國30%。特色產業快速發展,率先開展綜保區外保稅維修,保稅研發、保稅維修再制造、保稅混礦等“保稅+”業務均已在天津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平行進口汽車、二手車出口從自貿試驗區開啟試點,天津口岸汽車平行進口占全國70%、二手車出口位居全國前列。新興產業充滿活力,全國首創“共享經濟平臺企業綜合服務系統”,網絡貨運產業規模接近全國四分之一,創新跨境電商零售新模式,生物醫藥創新為臨床進口藥搭建“綠色通道”。
——協同發展縱深推進。服務國家戰略能力持續提升京津冀協同更加高效,建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通辦聯動機制,先后共同推出230項“同事同標”事項。推進京津冀通關一體化,保稅燃料油跨關區直供京津冀5港。發布京津冀投資指引等創新成果,向北京、河北自貿試驗區分享215項經驗成果。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獲批華北區域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推動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打造“津貨分倉”模式,成為“一帶一路”倡議重要運輸節點。打造“走出去”海外工程出口基地,中交海洋建設、中鐵裝備盾構機等海外工程出口項目逐步聚集。深度融入全球自貿網絡,與阿聯酋杰貝阿里和哈伊馬角自貿區、新加坡等國際自貿園區建立戰略合作機制,持續深化汽車貿易、跨境電商、能源、生物醫藥、港口通關等領域務實合作。(李亞柯/攝)
責任編輯: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