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白洋淀將向下游生態補水6000萬立方米

2020-03-27 12:07 中國新聞網
白洋淀

摘要:此次白洋淀向下游河道輸水將及時回補下游沿線廊坊市文安縣、霸州市、大城縣、滄州市任丘市等地的地下水,有效緩解生態缺水現象,改善農業灌溉條件,帶動區域生態持續改善。

中新社雄安3月26日電 (記者 崔濤)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26日透露,今年白洋淀將向下游生態補水6000萬立方米。

此次生態補水持續4個月,從3月補水到6月底,預計將為下游河道補充6000萬立方米的潔凈水。這是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白洋淀向下游生態補水持續時間最長、補水量最大的一次,將有效緩解下游沿線各地生態缺水現象,持續提升下游河道水生態功能,改善水生態環境。

此次白洋淀向下游河道輸水將及時回補下游沿線廊坊市文安縣、霸州市、大城縣、滄州市任丘市等地的地下水,有效緩解生態缺水現象,改善農業灌溉條件,帶動區域生態持續改善。

“白洋淀水多了、水清了,水面變大了,具備了長時間大規模向下游補水的條件。”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建立了多水源補水機制,持續進行生態補水,近2年白洋淀的最高水位達7.4米,是近20年少有的高水位狀態。

去年年初,雄安新區設立后的首個永久性水利工程——白洋淀引黃大樹劉泵站正式啟用,黃河水源源不斷地輸入淀區。至此,白洋淀多水源補水機制基本建成,引黃河水、引南水北調中線長江水,引水庫水、再生水等,成為白洋淀生態補水重要且穩定的水源。

專家表示,長時間大規模向下游補水,既有利于增加淀泊水動力,讓淀水真正“活”起來,也能滿足白洋淀安全度汛要求和下游部分地區春耕生產用水需求。

下一步,雄安新區將探索建立向下游河道補水常態機制,讓清潔補水在上下游、淀區內充分流動,最大限度增強水體自身凈化能力,使“華北明珠”重放光彩。

責任編輯:劉丹陽

(原標題:白洋淀將向下游生態補水6000萬立方米)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