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山市江錫九:非遺路上的逐夢人
摘要:年關逼近,在位于湖北省京山市宋河鎮城中路臨街的店鋪前,顧客盈門,江錫九和員工們忙得不可開交。
中國發展網訊 幾口老鐵鍋,兩條生產線;數十名員工,幾代人心血?;鹈鐢€動,鐵鏟翻飛,在完成熱與麥芽糖,麥芽糖與炒米、芝麻、花生美麗相約后,再開啟麻糖與市場的浪漫旅程,從而“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為荊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宋河麻糖傳承人,江錫九讓非遺沾上濃濃的“人間煙火氣”,使麻糖“動”起來、“舞”起來、“活”起來、“火”起來。這樣,非遺就不再只沉寂在歲月的滄桑里、泛黃的故紙堆里、市井的記憶里。
年關逼近,在位于湖北省京山市宋河鎮城中路臨街的店鋪前,顧客盈門,江錫九和員工們忙得不可開交。“因為有老字號和非遺光環,宋河麻糖深受市場喜愛,到處要貨,產品供不應求。每年進入陰歷十月,幾乎每個星期都要發一兩車貨,主要銷往武漢以及周圍的應城、鐘祥等地。”江錫九一臉自豪地說。“不僅年關期間如此,尋常日子也是這般熱鬧。”
今年年近6旬的江錫九,從高中畢業起,就師從祖父制作麻糖。沒想到一干就是40年??恐鴪允貍鹘y工藝,生意越來越好,經營越來越火。前店后坊式的“夫妻店”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2010年江錫九注冊商標,并在京山市繁華地段租用500平方米的廠房,吸納工人,新上自動化生產線,擴大生產規模。并成功在京山以及周邊縣市大型超市上架。2017年,經荊門市人民政府批準,宋河麻糖進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江錫九被認定為該項非遺傳承人。
為了支撐產業,更好地傳承和保護宋河麻糖這一非遺項目,近年來,江錫九堅持每年年初上門與農戶簽訂糯谷、糯米購銷合同,不斷研發新產品,同時采取線上線下銷售的方式,深耕麻糖市場。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仍實現銷售收入300余萬元,并成功帶動10多個家庭從事宋河麻糖的生產和銷售,解決了近50名下崗職工以及留守家庭婦女的就業問題。
市文化館館長鄧恢介紹說,宋河是一個千年古鎮,目前已有宋河陶器、宋河皮影、宋河天燈、宋河麻糖、宋河餳糖包子等進入市級非遺名錄加以保護。但由于缺少經營和市場,產生不了經濟效益,絕大部分非遺項目面臨逐步萎縮、無以為繼、傳承乏力的困境,但宋河麻糖是個例外。
為了支持非遺項目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市文化局、宋河鎮始終關注宋河麻糖。他們經常深入車間了解生產經營情況,解決實際困難,安排專業人員手把手的教江錫九刷抖音,進一步擴大宋河麻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薄如蟬翼,香如幽蘭,脆若咀雪,酥若奶酪。宋河麻糖果然名不虛傳。”專程開著私家車從武漢慕名而來的張先生一邊品嘗著麻糖,一邊由衷的贊嘆道。
市場的滋潤,讓宋河麻糖這一非遺得以在經營中傳承,在產業中保護,在發展中茁壯。江錫九,一個執著于非遺“詩與遠方”的逐夢人。(廖亮 陳紅革)
責任編輯:劉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