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街道建設高標準農田優化生產布局
摘要: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新型經營主體+配套產業”模式,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給予資金扶持,使其率先建設高標準農田。
中國發展網訊 近年來,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大中街道搶抓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歷史機遇,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實施退宅還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等農田建設工程,實現建、管、用一體化。
該街道主動對接國家、省、市新政策,圍繞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這一目標,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優化農業生產布局、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發揮了支撐作用。同時,與農村農民住房條件改善項目相結合,引導偏遠的村“四類重點對象”農戶實施退宅還耕,進城入鎮。2020年,全街道已退宅農戶89戶,流轉土地和騰出宅基地共400多畝。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在確保糧食產能的基礎上,堅持以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調優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質高效農業。全街道已形成豐收大地、九州田園、紅花苗木、恒北早酥梨、新團稻麥種植等農業示范基地7個,高效農業設施面積達4萬多畝。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新型經營主體+配套產業”模式,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給予資金扶持,使其率先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改善生產基礎條件,促進高效高質農業發展,將有效形成的資產納入村集體經濟統籌使用、發展壯大。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全街道80%的農田基本達到“田成方、樹成行、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新型農業生產新格局,并成為“環境美、生態優、高節水、效益高”的農田建設精品示范區。(盧春桃 方勇 )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