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縣高質量高標準參與海南自貿港建設
摘要:聚焦貿易自由便利。推進澄邁縣社會管理信息化項目建設,爭取在澄邁縣試點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監管制度;用好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便利,為澄邁縣培育發展產業和建設產業園區提供跨境資金保障。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羅津 徐衡 記者王心武報道 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澄邁縣了解到,該縣審議通過了《澄邁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明確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將高質量高標準參與建設海南自貿港。
縣外宣辦供圖 老城開發區--生態軟件園
“十四五”期間,澄邁縣將堅持開放為先,推動自由貿易。一是聚焦貿易自由便利。推進澄邁縣社會管理信息化項目建設,爭取在澄邁縣試點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監管制度;用好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便利,為澄邁縣培育發展產業和建設產業園區提供跨境資金保障。二是聚焦投資自由便利。落實“非禁即入”,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減少限制和禁止條款,整合招商服務力量,提升外商招商服務專業化水平。強化國家安全審查、產業準入環境標準,建立健全以信用監管為基礎、與負面清單管理方式相適應的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體系。三是聚焦跨境服務貿易。依托海南生態軟件園吸引國際貿易、國際會計、市場評級等專業機構和人才落戶澄邁。發揮區塊鏈等數字信息技術優勢,積極爭取試點建設海南國際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大力發展離岸金融和離岸專業技術服務貿易,為外資外貿企業提供專業技術服務。
突出集成創新,破除體制弊端。一是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加快老城經濟開發區和金馬物流中心機構改革重組,探索實行“管委會+平臺公司+產業鏈生態”的運營機制,不斷釋放園區改革發展動能。健全縣直單位及各鎮綜合績效考核機制,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二是推進審批制度改革。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推進“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打造便利化便民智慧政務新平臺。探索政務服務第三方和公眾評價機制,強化對窗口服務單位日常監督考核,提升服務效能。三是探索推動投融資機制創新。積極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工作。推進能源綜合改革,著力降低北部臨港產業集聚區生產性供水、供電、供氣等要素成本。加快農村“三塊地”改革,推動農村集體土地依法依規入市。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一是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立足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交匯點,找準定位,加快建立具有澄邁特色的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高效農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提升縣域核心競爭力。二是豐富高質量發展內涵。圍繞海南自貿港“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實施“兩區兩縣”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即以數字經濟促進產業轉型,打造數字創新生態引領區;以區域協同加快產業聯動,打造港、產、城融合發展活力區;以新業態新模式引導消費升級,打造農旅融合消費樣板縣;以新思想新理念推動綠色發展,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三是用好用足財稅金融政策。圍繞澄邁特色產業鏈、供應鏈,落實好、實施好部分進口商品“零關稅”正面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部分進口商品零關稅政策盡快落地發揮效益。
與此同時,澄邁縣還將踐行“兩山”理念,強化生態保護。一是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將生態紅線區進一步區分為禁止紅線區和限制紅線區,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建立環境污染“黑名單”制度,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二是打造一流的生態環境。全面實施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程,營造宜居宜游的生態空間。計劃完成造林綠化面積5萬畝,森林覆蓋率保持在54%以上,重點推進北部藍色海灣生態環境治理等生態環境修復工程。建立全縣生活垃圾投放、收運、處理的全過程分類系統。三是全面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力爭到2025年全縣城鎮污水處理率達100%,農村污水處理率達70%以上,污泥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
此外,堅持人民主體,增進人民福祉。一是加大就業創業幫扶力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勞動報酬增長機制,多渠道促進農民收入增加。未來五年力爭新增城鎮就業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二是提升教育發展質量。推進鄉鎮集中寄宿制辦學工程,繼續推進與優質名校合作辦學,促進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三是提升醫療衛生水平。實施“一縣一院”工程,加強縣級公立醫院傳染病、胸痛、新生兒等專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四是推動基本社會保險由制度覆蓋到人群全覆蓋,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安居型保障性住房等綜合保障制度。五是完善公共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推動文物與旅游深度融合,把國家級非遺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城市品牌優勢和經濟發展優勢。
將繼續落實依法治理,打造法治政府。一是完善社會治理,推進依法治理,強化風險控制,提升數字治理,加快構建與自由貿易港建設相適應的治理體系。全面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二是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政府機構、職能、責任法定化,認真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序,提高決策質量和效率。三是全面提升應急管理、安全監管、防震減災、消防救援等工作水平。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落實重大疾病尤其是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加強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