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縣石河村駐村第一書記趙翠清:鄉村振興路上的“女漢子”
摘要:村里的老百姓說,過去的石河村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窮的叮當響”,是遠近聞名的“光棍村”、貧困村,如今這些變化多虧了俺村的“榮譽村民”、省里來的“趙書記”。村民們口中的“趙書記”,就是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派駐石河村第一書記趙翠清。
中國發展網訊 陽春三月,走進桐柏縣毛集鎮石河村,昔日的貧困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組公路和連戶道路如條條玉帶縱橫交錯、連接到每家每戶,夏枯球、油菜花分散在一崗一洼,點綴在深翻過的花生黃土地中,盡顯鄉村樸素之美,村邊綠樹搖曳、桃紅柳綠,村里干凈整潔、幽靜溫馨,人們的臉上透著愜意、漾著春風,養雞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實施中……。
村里的老百姓說,過去的石河村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窮的叮當響”,是遠近聞名的“光棍村”、貧困村,如今這些變化多虧了俺村的“榮譽村民”、省里來的“趙書記”。村民們口中的“趙書記”,就是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派駐石河村第一書記趙翠清。
2017年11月,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趙翠清按照黨組織安排到距家300公里開外的豫西南偏僻山鄉——桐柏縣毛集鎮石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三年多來,她以村為家,以民為親,憑著對農村農民一腔深情和熱血、以“巾幗不讓須眉”的擔當和操守,讓昔日的貧困山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動演繹了鄉村振興道路上一位“女漢子”的為民風采。她的艱辛付出獲得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廣大群眾的一致認可,趙翠清先后榮獲河南省省直工委優秀共產黨員、“桐柏縣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出彩統計人”等榮譽稱號,被譽為“桐柏縣最美第一書記”。
趙翠清所在的石河村距離縣城45公里,屬淺山丘陵地區,24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103戶379人貧困群眾分布在方圓16.8平方公里的溝溝叉叉里。上任伊始,面對全村群眾“省城女孩子能在農村干出個啥來”的質疑聲,她發誓干就要干出個樣子來,不辜負黨組織的信任和自己的初心。她冒著嚴寒,騎著一輛電動車走村入戶,誰家有患病的病人,是否辦理了門診慢性病卡;誰家有幾個學生,教育補貼是否全部到位;誰想種點啥養點啥;誰家實施了危房改造,是否具備入住條件,資金補貼是否到位等等,她摸排的清清楚楚,不漏一人。為了讓每一個脫貧戶穩定脫貧,她時刻關注著就業信息和培訓機會,誰適合電商培訓,誰適合學電焊,誰愿意參加保育員培訓等等她都記在本子上。為了給貧困戶鄭杰爭取加入小龍蝦協會,半夜十一二點還在打電話聯系;為了給特困戶王志全的兩個孫子申請孤兒,寫申請,親自到各部門聯系;為了彭九友家姑娘繼續上學的事,講道理不成后想方設法為其提供出去學技術的機會。五保戶周金禮自理能力差,基本上無法出門,她經常去看望老人,看到老人牙不好想吃面條,就給他買去掛面等物品,還囑咐其侄子抽空多去看看老人家,2018年汛期下暴雨,擔心老人房屋漏水,和村干部冒雨去查看是否有險情……這樣的場景時常在石河村上演,群眾沒有不認識她的,一走到莊上,老人和孩子都主動和她打招呼,趙翠清把自己當成石河村的一員。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趙翠清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她把打造一支能干實事能打硬仗的干部隊伍作為駐村工作的首要任務。她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在基層組織建設方面形成了“樹立一個信念,打造一支隊伍,建立一套機制”,落實好政策,服務好群眾的“3+2”能力提升工作法,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扎實推進“三會一課”制度,實行黨員積分管理辦法。指導石河村黨支部發展2名正式黨員,1名預備黨員,3名入黨積極分子。尤其是開展黨支部“結對共建手拉手”活動以來,她注重實效,積極謀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組織村干部和部分黨員16人次,分別參加了省隊在南水北調干部學院、四川廣安小平干部培訓學院舉辦的基層黨支部書記培訓班、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培訓班,邀請村干部和部分黨員走進政府機關大樓體驗機關工作運行環境,組織省隊黨員干部赴桐柏革命紀念館接受紅色教育、到石河村田間地頭幫助貧困戶收割農作物。在優勢互補、雙向共建中帶動派駐機關和石河村提升黨建能力和黨員隊伍履職能力。
趙翠清說:群眾的素質提高了,村委的工作就好做了。她精心組織志智雙扶“三個一”活動,每次活動她都精心策劃,絕不流于形式,除了每月組織活動外,連續三年在“七一”期間舉辦大型“志智雙扶”活動,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她從持續推進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入手,修訂了村規民約,把憲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做成通俗易懂的小冊子發到群眾手里、防火防溺等安全知識張貼到組到戶進行普法教育,結合志智雙扶活動宣講國家政策、扶貧政策,做到公開透明,群眾的素質得到明顯提升。
村民要想富,產業是支柱。圍繞產業發展,趙翠清積極謀劃發展壯大集體經濟,2018年為村集體廠房引進一次性拖鞋加工企業,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帶動30人家門口就業。2020年,為了謀劃集體經濟項目,她帶領村委干部多次外出考察,與縣直多部門多方協調,爭取到項目資金近200萬元,項目建成后,預計將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20萬元,4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夢。
趙翠清經常對村兩委干部說:“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當村干部就是為群眾服務。”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解決村兩委辦公問題,她協調相關部門、幫扶單位為村部增添了電腦、打印機、辦公桌椅等辦公生活用品,積極向單位匯報村情,省地調隊給予大力支持,先后兩次為石河村安裝價值13萬余元的太陽能路燈,協調各方幫扶資金50余萬元,修復了路橋,建起幸福大院,解決了蘇莊組多年未解決的堰塘護欄安裝問題,協調幫扶單位和親朋好友社會力量捐贈衣物,購買當地產品近10萬余元,切實提高了村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
2020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人猝不及防。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接到通知后,正在山西老家陪老父親過年的趙翠清沒有半分遲疑,匆匆告別家人,立即動身奔赴千里之外的石河村。進村后,她迅速組織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小組,安排卡點值班、把防疫知識印成宣傳頁進行張貼,給群眾發放疫情防控宣傳手冊,組織人員摸排返鄉人員信息,建立“五包一”臺賬。村內防控物資告急,她動用各種關系買到口罩1000多個、消毒液300多斤、酒精100多斤,第一時間把這些防護用品全部捐贈給防疫一線,帶頭捐款1000元,及時緩解了村里防控物資短缺的窘境。疫情來勢洶洶,防控任務異常艱巨,她毫不退縮,親自上門,問情況、量體溫,疏導緩解情緒、講解隔離要求和防控措施。她凡事以身作則,每天帶頭到卡點值班,到村里巡邏宣傳,飯點總是讓別人回去吃飯,餓了她就泡桶方便面值守在崗位,連續在村堅守47天沒回家。為解決群眾購買生活物資的不便,她積極號召入黨積極分子組建志愿者服務隊,通過便民服務群統計村民所需物資,組織有車的村委成員負責采購,并免費送到村民家門口。她白天值班巡邏,晚上通過微信、美篇在便民服務群大力倡導宣傳正能量消息,群眾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趙翠清個人由于疫情防控期間工作表現突出,被南陽市委組織部通報表彰。
群眾眼里的“好閨女”、“好書記”背后是家人對駐村工作的默默支持。提起家人,趙翠清說:“我欠他們的太多了!”她告訴記者,女兒上大學期間回家總也看不到媽媽的身影,但慢慢長大的女兒了解到她的工作后,為有這樣一位母親感到自豪而驕傲,這讓她很欣慰,她說自己駐村得到了成長和鍛煉,孩子也成長了,回家主動干家務,留學所有手續都是自己去辦,從“媽媽,你什么時候就不再去村里了”到“媽媽,你走吧,不要耽誤工作”。最讓她愧疚的是母親的去世,她母親從山西來到鄭州看病,正是桐柏縣摘帽村脫貧的關鍵時期,她也只是在周末匆匆回去照顧一下,她總說:等忙過這一段就回家好好照顧老母親,結果工作一件接一件總也干不完,直到在村里接到母親去世的電話,沒有在床前伺候,沒能見上母親最后一面,這成了她心中無法釋懷的痛……
趙翠清告訴記者,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黨的好政策落實好,把石河建設好,讓村里群眾過上好日子。
鐵肩擔重任,丹心譜華章,從困惑到融入到熱愛,石河村已成為“女漢子”趙翠清的第二故鄉。(崔光全、楊玉紅)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