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市場監管局立足信用監管 推進“智變融合” 積極探索基層監管長效治本機制
摘要:截至目前,已約談失信企業375戶,9.3萬余家企業簽訂信用承諾書向社會公開作出承諾,180家嚴重違法失信企業進行了信用修復。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市場主體,一方面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同時,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進行公示,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授予榮譽稱號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蘇順旭、劉霞、記者安然報道 青島西海岸新區市場監管局組建以來,面對39萬余戶市場主體、3.8萬余家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6.9萬臺(件)特種設備的監管重任,以及每年4萬余起的消費投訴舉報、各種類型的執法案件,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和不斷涌現的新業態、新模式企業的新訴求,圍繞總局“三個轉變、四個聚焦”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打法,發揮信用監管的基礎性作用,用信息化、智慧化賦能監管手段創新,積極打造信用信息公示平臺、風險預警平臺、“雙隨機”監管平臺“三大平臺”,推進基層監管“智變融合”,實現由被動監管向主動監管轉變、由治標向治本轉變、由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轉變,取得一定成效。4月2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工到青島西海岸新區調研,對新區監管模式創新情況予以肯定。
集約化歸集共享信用數據,激活大數據應用潛力
先行先試,建成全國首家縣區級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橫向歸集新區范圍內的34個司法和執法單位的信用數據,實現數據縱向貫通、橫向失信聯合懲戒和互聯網社會公示,逐步建立起以大數據為支撐的新區商事主體信用信息數據庫,將各部門產生的信用信息統一歸集到同一市場主體名下,形成較為完整的“企業畫像”,搭建新區商事主體“一張網”。截至目前,平臺已歸集并向社會公示全區39萬余戶在營市場主體的登記基礎信息,各部門依托公示平臺累計公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黑名單、良好信息等信用信息31萬余條,平臺訪問量達到1300多萬次。
智能化分類信用數據,推進差異化、精準化監管
新區在總局、省局全面部署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工作之前,按照各級試點改革安排,結合西海岸新區的區域監管重點,在總局、省局、市局的大力指導下,區市場監管局牽頭34個成員單位共同參與,先行先試開展了企業信用風險智能分類監管,依托信用公示平臺,信用風險等級由低到高自動劃分為A、B、C、D、四類,分別對應無任何不良信息、存在不良警示信息、存在行政處罰信息、存在黑名單信息。對不同風險等級企業,實施差異化監管,A類企業“無事不擾”、B類企業“行政指導”、C類企業“常規監管”、D類企業“重點監管”,并與“雙隨機、一公開”工作相結合,合理確定抽查范圍、抽查比例和頻次,將高信用風險等級企業數據推送給重點領域監管部門,推動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與重點監管融合發力。舉一反三,對于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比對,將與其相關聯的其他企業納入風險預警監管范圍,重點檢查。截至目前,已將138家“黑名單企業”法定代表人、股東關聯的292家企業納入風險預警監管范圍,進行重點檢查。下一步,將按照全省統一的信用風險分類工作部署,將現有的分類指標模型與省局結合,結合監管實際形成新區特色。
長效化加強信用約束,用市場力量助推市場監管成效
實施信用承諾制度,新設立企業和信用修復企業進行信用承諾,簽訂信用承諾書,向社會作出公開信用承諾;實施信用約談制度,對因存在失信行為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在申請辦理移出和修復業務時開展信用約談,疫情期間實施“云約談”;實施信用修復制度,對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企業,符合修復情形的企業,實施嚴重違法失信企業信用修復制度。截至目前,已約談失信企業375戶,9.3萬余家企業簽訂信用承諾書向社會公開作出承諾,180家嚴重違法失信企業進行了信用修復。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市場主體,一方面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同時,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進行公示,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授予榮譽稱號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依托青島西海岸新區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積極推進“放心消費”創建,對于侵害消費者權益等違法失信行為,重點約談治理,及時通報企業總部,促進消費維權的源頭治理。目前,通過青島西海岸新區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推送共享經營異常名錄信息4.8萬余條,全區各執法部門黑名單信息7693條,有1300余人次、1100余家次企業在出境、外出乘機、辦理貸款等業務時受限。新區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的應用日趨廣泛,信用監管威力顯現。
統籌化貫通“三大平臺”,打造高效閉環監管模式
青島西海岸新區市場監管局以信用監管為核心,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在打造信用公示平臺的同時,創新打造了風險預警平臺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形成了“三大平臺”融會貫通、高效閉環的監管模式,推進基層風險監管、智慧監管、信用監管。通過風險預警平臺發現匯總分析監管風險點,劃分風險等級,推送到“雙隨機”監管平臺開展檢查。在“雙隨機”監管平臺突出“信用+監管”,將隨機抽查的比例頻次、被抽查概率與抽查對象的信用等級、風險程度掛鉤。對嚴重失信企業加大抽查檢查力度和頻次,依法依規管控,優化營商環境。青島西海岸新區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對企業信用風險自動分類,把D類企業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同時,對D類失信企業及其控制人關聯企業納入重點風險預警名單予以重點關注推送到風險預警平臺,納入下次“雙隨機”檢查名錄。
總之,對于各項市場監管數據,風險預警平臺“匯總成單”、雙隨機平臺“統籌派單”、各執法單位“照單監管”、信用平臺“錄單公示”;“三大平臺”互相聯通,風險預警結果進入雙隨機重點檢查庫,雙隨機檢查和監管執法結果進入信用公示平臺,公示平臺數據為風險預警提供來源,形成完整的閉環治理新模式,提升了市場監管的有效性和精準性,為新時期新形勢下探索市場監管相關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