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數字城市潮起,建筑行業匹配能力亟待提高

2021-04-28 13:58 中國發展網 王曉濤
數字城市 工程建設 數字化

摘要:中設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于潔表示,數字中國需要以數字城市為支撐,數字城市需要以數字建筑為支撐,因此BIM(建筑信息模型)與CIM(城市信息模型)是新基建的兩個重要元素。雖然一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對建設數字城市有很強的需求,但工程建筑行業卻因能力欠缺而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  王曉濤

在日前舉行的歐特克行業數字生態加速計劃啟動儀式上,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尚潤濤透露,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與住房城鄉建設部市場司聯合召開了促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數字化轉型政策建議座談會。會上,與會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圍繞全過程工程咨詢數字化應用情況、制約數字化應用的主要障礙和問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研討。大家一致認為,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數字化轉型是加快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盡快提升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數字化應用水平。

隨后登臺演講的中設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于潔表示,數字中國需要以數字城市為支撐,數字城市需要以數字建筑為支撐,因此BIM(建筑信息模型)與CIM(城市信息模型)是新基建的兩個重要元素。據了解,作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重慶市近年來積極推進數字技術與建筑業融合加速。推動BIM技術在近1000個項目中應用,認定智慧工地2630個,建成市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25個、國家級產業基地6個。探索建立表達和管理城市三維空間全要素的CIM基礎平臺,率先在兩江四岸核心區等區域開展試點。完成建筑業行業大數據中心建設,形成數據資產約28億條。

于潔坦言:“雖然一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對建設數字城市有很強的需求,但工程建筑行業卻因能力欠缺而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針對這一現實問題,于潔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解釋說:“數字城市或者智慧城市,中國已經耕耘了20年,但其實在數字底板上并沒有準備好,因為工程建筑行業實際上是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洼地,整個全世界都一樣。”她認為,現在是要素重組的時代,數字化就是把要素數字化,讓其在信息化的路徑上跑起來,這樣社會的流通性和效率才會大幅度提高。

于潔表示,建設類企業包括設計、施工、產品提供商等,原來用的方式和工具只適合單兵作戰,行業的協同能力不夠,因此整個行業要把要素變成數字化時,動作并不很熟練。

“智慧城市是以運營為依靠的,在運營的環境中你會發現要素缺了很多,因此智慧城市發揮出來的能力自然有限。”于潔介紹,10年前自己剛做建筑師接觸BIM時,認為它是模型,今天則已經不這么認為了,這是一種思維方式。

在她看來,未來10年可能會是一個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已然發生變化,由過去的2C向2B轉變,而2B要比2C難得多,原因是在行業的數字化沒有轉化完成的時候,信息交換、企業協同的能力需要大幅提高。”于潔表示,有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個人的數據80%已經分享給互聯網了,而產業數據還不到20%,所以它的效率就低。“可以說,大多數企業別說數字化了,連信息化都還沒達標。”

支撐企業轉型要靠很多企業,這一改變要靠生態系統工程來完成。于潔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我國工程建筑行業彌補短板以滿足數字城市的需求,可能需要10年時間。她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太大了”,同時工程建筑行業本身的市場規模也是非常巨大,擁有萬億元級的市場。

責任編輯:王曉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