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紅星映初心——記大連市金普新區炮臺街道紅星社區黨總支第一書記冷芳慶

2021-05-19 15:59 中國發展網
鄉村振興

摘要:“原來的農業知識都是以前在農村生活時積攢的,現在農業發展很快,新品種、新技術層出不窮,我要先讓自己的頭腦富起來,才能真正帶領村民致富。”冷芳慶說。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見習記者施文郁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無中生有,無私無畏”,2018年5月10日,從金州第一人民醫院被選派到炮臺街道紅星社區任第一書記的冷芳慶在工作日記上寫下這樣一句話。三年來,在農村出生、成長,對農村有著特殊感情的冷芳慶用實際行動表明,他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

用真情走進村民心里

初到紅星,村民們對這位長相斯文的第一書記很有距離感,大多數村民都認為不過是來走個過場,鍍鍍金,“城里人哪能受得了農村的苦?”“放著機關干部不當,會不會是來‘作秀’的?”更有村里的老人把他看成是“上級派來的工作組”,“是不是村里出了啥事?”“他這個外人來說了能算?”一時間質疑紛紛。

可是,70后的冷芳慶很快用行動改變了村民的想法,田間地頭、豬場羊圈、果園大棚、農家炕頭……風雨無阻地走村入戶成了他的第一門必修課,漸漸地村民開始信任這位“冷書記”,原來他真是來干事的。

“我參軍入伍,有著十幾年的軍旅生涯,退役后被分配到醫院機關工作,可是我內心始終有一個鄉村夢,在廣闊的鄉村大展身手、回報鄉村父老是我心中揮之不去的情結。因此當我主動申請后終于成為第一書記時,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紅星社區位于炮臺街道東部,面積3.8平方公里,是個山清水秀、得天獨厚的發展寶地。要想贏得村民信任,必須走進村民們的心里。”第一次踏上紅星的土地,冷芳慶這樣說。

2018年“七一”前夕,當了解到村里有幾位黨員生活困難后,冷芳慶自掏腰包1000元走訪了5名黨員;看到村里黨員活動室的設備陳舊,他主動聯系派出單位金州第一人民醫院,為村里捐贈了部分辦公用品;村民有就醫需求,他就協調派出單位金州第一人民醫院在紅星社區舉行了大型義診活動,免費為村民體檢;看到村民文化生活單一,他積極鼓勵村里組建鼓樂隊,并為村里捐贈了一套價值萬余元的鑼鼓、舞獅等文化娛樂設施;部分學生家庭困難,他與選派到炮臺街道的其他第一書記一起集資捐助困難學生……一樁樁、一件件,看著冷書記心里裝著老百姓,大伙兒也真的沒把他當外人。

紅星社區能不能發展,思想認識很關鍵,如何抓好思想教育,黨的建設必須走在前。上任伊始,冷芳慶就將村黨組織建設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兩個月里,冷芳慶入戶走訪老黨員、村兩委班子成員、群眾代表、致富能手、貧困戶,與100余人談心談話,摸清村情民意,針對黨員學習意識不強的問題,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指導村黨組織不斷規范“三會一課”學習制度。主題黨日、第一書記黨課、支部分類定級……每月一次的學習、每季度一次的黨課、形式多樣的黨日活動讓黨的組織夯實了,黨員群眾的思想統一了,黨建引領富民強村的畫卷逐漸展開。

“黨員隊伍是一個村發展的關鍵力量,只有把黨員這個群體抓好了,脫貧致富才有了中堅力量。”冷芳慶積極宣傳黨的農村政策,利用七一等節點為全村黨員上專題黨課,詳細地解讀黨的鄉村振興戰略,經常與黨員骨干和致富能手做一些農業技術交流指導。鄉親們看到這位年輕的干部嘮起“農家嗑”頭頭是道,不禁伸出大拇指:“這個冷書記不玩‘花把式’,原來還是個土專家呀”。

以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惠農政策選編》《大櫻桃的種植與修剪》《母牛的繁育技術》《羊場的建設及日常管理》《秸稈的加工與綜合利用》……看到這些書的名字,大部分人都一定會以為這是農科站的書屋,可實際上這些都是冷芳慶床頭書架上的“寶貝”。就任第一書記后,冷芳慶他第一時間到書店選購了大量的農業書籍,從農業政策到果樹修剪,從養殖場建設到新品種培育,涉及方方面面。

“原來的農業知識都是以前在農村生活時積攢的,現在農業發展很快,新品種、新技術層出不窮,我要先讓自己的頭腦富起來,才能真正帶領村民致富。”冷芳慶說。

農村工作的關鍵在于脫貧致富,致富的關鍵在于產業發展。紅星社區屬于傳統的農村地區,村集體每年靠出租集體房屋和土地取得一部分收入維持開支,缺乏特色產業,經濟發展的后勁嚴重不足。發展新型產業,振興鄉村經濟,冷芳慶從上任第一天就把這個責任牢牢記在心頭。“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有沒有一個項目既能帶來經濟效益又能帶來生態效益?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后,他選擇了紫穗槐項目。

“村里河流兩岸、山坡、撂荒地、道路兩側等有很多可利用的地方,種植紫穗槐既能保持水土,又能美化環境,更重要的是,紫穗槐可以作為環保燃料的原材料,能為村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冷芳慶說。

為了不讓村民承擔風險,冷芳慶自費到河北、河南、吉林、山東等地做了詳細考察,和村兩委詳細地研究討論實施舉措。同時,他還積極聯系紅石谷紫穗槐專業合作社和登沙河恒業園藝園,免費為村里提供40萬株價值數萬元的種苗和綠化苗木,在紅松路溫屯段栽植云杉百余株,預計2——3年可產生收益。

但在冷芳慶看來,這樣的“小打小鬧”并不能讓紅星社區真正走上致富之路,探索出一條全產業鏈多樣化發展的路,讓鄉村經濟由“小土散”走向“高大上”才是他的最終目標。“紅星社區當地既有養殖、又有種植,有櫻桃大棚還有蔬菜基地,這些資源怎樣整合起來形成集聚優勢,如何向上游下游延伸,因此必須要借力,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冷芳慶說到做到,經過多次與正大集團洽談,2019年下半年,正大集團高標準的生豬運輸車輛洗消中心在紅星社區落成,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2萬元。

“借助正大集團和其他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在養殖業上的優勢,從洗消中心向上游養殖業延伸,探索企業+農戶的養殖模式,計劃初期由村集體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示范場,逐步帶動村民養殖,同時將紅星社區的豬肉、櫻桃、蔬菜等農產品經過加工變成成熟的商品,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讓村民共享發展紅利。”在冷芳慶心中,正下著一盤大棋。

“發展農業,回報農村就是我的初心。”冷芳慶微笑而堅定地說,“雖然三年任期快到了,但是我一定會將這件事情做到底,紅星社區的發展是我牽掛的事,永遠不會過期!”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